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54126.html柴静几年前采访杨永信的视频又被网友们翻了出来登上微博热搜。
杨永信,这个曾经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有不少网友爆料说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并没有关闭,而是搬到更加隐秘的地方去了,成千上万被父母“诊断”为网瘾的孩子还在网戒中心遭受着非人般的折磨。
网上一个曾经在杨永信网戒中心接受“治疗”的知乎用户说起自己被父母送进去的原因竟然是:在淘宝开网店!而且这还不是个例,甚至有的孩子偶尔用QQ与同学聊天也被父母送进了网戒中心!
事实上,很多认为自己孩子有网瘾的父母并不了解网络究竟是什么!更不要说什么是“网瘾”了!
什么是“网瘾”?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还有一项重要标准是: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日常无聊打游戏、刷抖音、追电视剧等打发时间的行为,离权威专家界定的网瘾还是差十万八千里。
但是如果超过一年因为网络的干扰而无法正常生活或学习,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了,真正的网瘾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稍高,已接近10%,青少年网瘾已经成为了令全球父母头疼的问题。
网瘾与毒瘾的形成机制类似
网络科技让人们更有效率地获得信息,但同时,由于过度和错误使用互联网,就像药物上瘾一样,导致了很多身心问题的出现。
网瘾也像毒瘾一样,通过产生“多巴胺”令人高度兴奋,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
“大三那年沉迷于网络,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上课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生活中几乎只有游戏,后来差点拿不到毕业证了”。
这是来自一名已经从网瘾走出来的网友的自述。
网瘾最可怕的地方是,即使本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他们要么在网吧上网包机动辄连续几天几夜,甚至一次包机一个星期、一个月也很常见;要么就是上网钱花光了,想办法凑钱,很多人甚至为了上网费铤而走险、偷抢诈骗,走上犯罪道路。
网瘾不仅对个人的正常生活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还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网瘾作为一种精神疾病,需要对症下药,只有找到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才能把孩子拉回现实。
网瘾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缺位
教育缺位是指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导,造成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的缺失。
而网络游戏恰恰可以其提供一定的心理满足,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功体验消除了现实世界中的负面情绪。对游戏的依赖,又会进一步令孩子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与现实越来越脱离,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一昧责怪孩子沉迷网络的家长,自己身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网瘾孩子调整负性的心理状态,间接转移网瘾孩子的注意力;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就感;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既能开拓孩子的眼界,发现现实的美好,也能增强孩子交际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很有帮助。
军哥说:给孩子设计什么,都不如设计经历!
不自信的人更容易沉迷网络
根据相关机构的心理调查测试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网络成瘾人群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感,网瘾与孩子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特质存在密切关系。
现实中那些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等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更加容易过度沉迷网络。他们大多比较内向,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善长社交。他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得成就感和别人的认同感,并以此来逃避现实。
对网瘾患者而言,要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意志力;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增强自信心。出现沉迷网络的想法时,要反复告诫自己网瘾的危害并积极寻求帮助,以抵制网络对自身的影响。
军哥说:直接面对痛苦,跟痛苦待在一起,如实如是的经历体验它。
总结
网瘾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对症下药,而不是通过给孩子增加痛苦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否则效果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军哥说:要改变一个人的缺点,通过批评是一辈子也改不了的。只有通过触动,才会改变,变是因为触动。
所有的父母都要学会如何有智慧地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更好地感受和接受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