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国家延长了春节假期,各个学校也延后了放假时间,面对突如其来的长假,却不能出门,上网成为了大多数人消磨时光的好方法。网络,固然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最好工具,可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假期内无节制的上网也会导致一个新的问题:网瘾。
中国网民的基数十分庞大,据统计:中国每天有3.16亿人吸烟,7.4亿吸二手烟;饮酒人数有5亿;而中国网民达到8亿人,其中中国的游戏市场发展也十分迅速,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也曾达到了万同时在线记录。
什么是网瘾,又如何界定是否形成了网瘾呢?
根据《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的概念,网瘾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上网失控,强迫性地经常使用网络,沉迷于网上活动难以摆脱,从而损害了个体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一组行为成瘾。
这其中不仅包括了游戏成瘾,也包括了各类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QQ等。根据网络成瘾量表(IAT)的研究表明,在中国,13-18岁的青少年,10.2%在中度使用网络,0.6%严重上瘾,相比于英国1.83%而言,中国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达到了5%-10%。
网络成瘾后,最常表现出的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综合免疫功能下降,而对于目前的疫情而言,免疫功能的下降是非常危险的。而在心理方面,一旦停止上网,内心产生强烈的渴望,难以控制对于上网的需要和冲动,久而久之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清,情绪也会变得低落、悲观、消极。年山西太原,老师没收一位15岁学生的手机,学生因此跳楼自杀。同类的案件众多,都反应出了网瘾对于学生及家庭的危害。
对于网瘾的界定,WHO也发布的ICD-11提出了3条标准:1、对于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时间、频率、场合等);2、玩游戏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网瘾的核心特征是:为了上网,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再参与社会生活。
疫情期间如何防止网瘾发生?
很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医院门诊就医的网瘾患者,大多数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所以对于网瘾的防控要早发现、早干预,甚至是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干预孩子的上网行为,与老师一同矫正。
作为父母亲,建议给孩子制定规范的时间,如上午或饭前可以玩30~60分钟(根据年龄段),下午或饭后或晚上30~60分钟,父母亲也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动,增进在家与孩子的感情。
网瘾作为行为成瘾,常常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一个长假已经足矣。所以在寒暑假期间,学生更容易产生网瘾,所以在这个高危时间段,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谨防为网所困”的宣教也是刻不容缓。
中南大学提出:“应激易成瘾”,在这个被病毒延长的假期里,人们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各类成瘾行为发生几率升高,而且一旦成瘾,很难戒除,所以呼吁大家“抗疫”也别忘了“抗瘾”。合理上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