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12月27日消息,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愈发明显。
对于这一代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当互联网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在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如何帮助孩子们鉴别内容的优劣,更好地管理时间,规避风险,成为家庭、学校、互联网企业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12月26日,由中国日报社指导,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新教育研究院和腾讯公司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发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提出:各方要重视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强化教育系统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相关行业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承担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网络空间和健康网络内容的社会责任;全社会应合力缩小数字鸿沟,以网络素养教育带动教育扶贫,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作为腾讯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表示:“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学会善用网络,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离不开家庭、学校、企业等多方努力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主题发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让网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这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此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许多教师、家长对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影响了网络教学效果,在线学习过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表示从没经过网络教育,在网络素养、交往规范等方面,存在严重缺位。
对许多成年人来说,“网络素养”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网络素养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英国,早在网络普及之前,与网络素养教育相近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已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