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依法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活动,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日,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自即日起至4月底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方案》指出,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问题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清理整治与打击查处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项工作,清理一批校园周边销售电子烟网点及电子烟自动售卖机,取缔一批无证经营场所,清理删除一批网上销售电子烟有害信息,查处一批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违法案件,侦破一批“上头电子烟”等涉毒违法犯罪案件,有效保障和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方案》要求,要全面排查清理校园周边电子烟销售网点,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游乐场、少年宫等未成年人聚集区域电子烟销售网点警示标志设置和身份证件核验等规定落实情况,全面摸排酒吧、夜店、KTV等年轻人聚集场所销售、吸食“上头电子烟”等涉毒品违法犯罪情况;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清理互联网推广和销售电子烟有害信息。要依法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电子烟油中添加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案件,彻查生产源头,捣毁制售网络,并依法查处无证经营烟草制品违法行为。要结合校园安全教育,向中小学生讲解吸食电子烟危害,增强青少年识别抵制电子烟意识和能力;加强售烟网点法律宣传,督促电子烟经营者严格落实警示标志和身份证件核验规定,自觉主动拒绝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要求;加强禁烟科普宣传,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主动劝阻向未成年销售电子烟行为,形成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强大保障。
《方案》强调,各地公安、烟草专卖、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加强线索通报和重大案件侦办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抓好宣传、整治、查处等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形成打击整治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电子烟治理能力,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上头电子烟”,有毒别碰
本报记者宋米亚
这样的“上头电子烟”你见过吗?它们的外表与普通电子烟并无多大差别,常出现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卖家对其的销售话术往往包含“飞行”“快感”“上头”等“毒”圈黑话……它们究竟含有哪些成分?一旦抽吸会给身心带来哪些影响?今天让我们揭开“上头电子烟”的神秘面纱。
“吸上头”进医院
原来是新型毒品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4月13日晚,南京市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几名青年称,他们同时出现了头晕、心慌、烦躁不安的症状,这之前,他们都抽了一种网上购买的“电子烟”。无独有偶,今年年初,贵州省贵阳市禁毒部门陆续接到线索称,有群众在吸食“电子烟”后出现昏厥……显然,这些肇事“电子烟”暗藏猫腻,那么究竟是“电子烟”中的何种物质在作祟呢?
普通电子烟的主要成分是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和调味剂等较为常见的食品或者药品添加物。“上头电子烟”通常呈笔状,长度大概30厘米左右,内含无色、黄色至褐色黏稠液体,被掺入了四氢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四氢大麻酚是毒品大麻的有害成分,大麻用于止痛、止吐、增进食欲等医疗用途时,起作用的是四氢大麻酚等活性大麻素成分,这也是大麻作为毒品吸食时使人产生幻觉和欣快感的成分。而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是九大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中的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依赖于大麻的种植,成本更低,获取容易,并且能产生更为强烈的兴奋、致幻等效果,目前已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中涵盖物质种类最多、滥用最为严重的家族。在全球已发现的种非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中,合成大麻素类有种,占近三分之一,我国已发现种,潜在数量可能高达成千上万种。在我国已列管的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中,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数量最多,达53种。
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一般被喷涂在植物碎末表面,制成植物熏香用于吸食,而且往往是多种合成大麻素混合使用,多被以“小树枝”“电子烟油”“娜塔莎”“头发”等名称贩卖。五花八门的名字和形态,使得很多人难以意识到它们其实是新型毒品。
向左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