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法继续优秀,遇挫学霸与陪读家长如何 [复制链接]

1#

说起名校学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优秀。

身为大学心理咨询师,我们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类优秀的“学霸”,当他们来寻求帮助时,通常因为网瘾、情绪困扰、论文写作难等导致学业困难,难以为继。

在帮助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很多时候,网瘾、情绪困扰等并非学业遇挫的真正原因。他们往往在学业遇挫的初期,就无法有效应对,并因此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直到学业或生活状态再也无法隐瞒家人和老师,不得不走进心理咨询室。

这已经成为很多高校遭遇的共性问题,也对家长和老师带来了挑战——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吗?如果发生了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失去对生活的掌控,他们只有“生病”才能有机会与自己对话

盘点我们遇到的那些名校遇挫“学霸”,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所表现出的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症状,都指向他们生命中遭遇的困境。

治愈这些遇挫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摆脱困境,需要调集他们的个体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形成系统性的转化合力。其中,家庭资源尤其重要。但是,很多时候,家庭却往往正是学生的压力来源。

这些学生在心理治疗和辅导中显示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丧失了与自己生命能量的连接,而且学生的心理症状越严重,说明他们受到的束缚越严重,这些束缚往往来自家庭,来自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僵化应对模式。

面对这些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联合家庭一起来改变现状,而不是给他们空讲道理,说服他们努力。也正是因此,我们在咨询中经常会经历这些学生和家长的剧烈亲子冲突,很多时候往往是家长要求孩子保住学业,孩子只想放弃一切甚至以更激烈的方式反抗。

每当此时,大多数家长往往归罪于手机、电脑,但他们看不到,游戏和手机只是这些学生的避难所。他们早就已经“患”了习得性无助——无助感也并非来源于学业,而是来源于他们对生活失去掌控感。而此时,父母能否重新看待孩子的行为,理解他们深层的心理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

曾经有学生写信给我:

我是一个生病的人,研二时突然迷上了网络小说,我不去上课,不去导师工作室,还不断暗示自己,我就这样了,就做废物,怎么了。导师、辅导员来找我,我干脆关机、失联。躲在宿舍里不开门,只看网络小说。

我也知道,周围所有的人都在为我努力,但我却是一个清醒的“植物人”,我会自己吃饭,却没有灵*,一切的知识、智慧、说教、鸡汤此刻都失去了效果,我只能看到心中有一片干枯的田,很渴。直到今天,我觉得做废物也没有意思了,那就找工作养活自己。曾经我是学霸,现在我想做个人,有脾气会骂人……

像这样的学生很多,长期以来,他们在生活中的优秀总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当他一直无法按照自己想法活的时候,就干脆颓废、什么都不干,通过“生病”放下他人的各种期待,他们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自己相处,找到自己生命的力量,从而重新进入正常生活。

还有一个学生,不去上课、不与家人联系,根据量表数据,他属于高度网络成瘾。每次我们给他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他都很配合,却没有任何进展。直到有一天,学生回家后和父亲发生了激烈冲突,并且直接选择了退学。后来他进入同学的创业公司工作,反而一点点找回了自己的活力。

当父母辈还在为生存焦虑时,95后00后实际已具备把困境转换成人生资源的能力

在心理学中,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在儿童期与抚养者形成的关系质量,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发展,影响我们的关系,而且影响我们在不同年龄段应对生活,表达情绪、运用认知和适应身边环境的方式,影响我们解读信息、鉴别危险的能力,以及对危险作出反应的模式——究竟是用认知的方式处理信息,还是用情绪的方式处理信息。

调查显示,高校中部分心理出现困扰与学业遇挫的学生,处理信息的模式都是高度依赖认知,而情感却被压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长付出很多——金钱、时间、精力,但是却没有太多留意过孩子情绪的起起落落。

当下大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60后、70后,这代人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于生存更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