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天玩手机,一放学就抱着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手机给他收了,他就在那儿发脾气,也不学习,和我们对抗着......”
“上网课的时候,孩子不知不觉就开始玩起了游戏。我们发现他就赶快关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趁我们不注意开始去玩,哎!”
“孩子玩游戏玩得都不上学了,天天通宵,有时候饭都不吃。哄骗、打骂都不起作用,这可怎么办?”
不知道您是否遇到有类似困惑的父母?他们因为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的问题而前来咨询,脸上写满了无助和困惑。
当他们带着网瘾的孩子过来心理咨询时,作为咨询师,我们该如何理解孩子的网瘾以及网瘾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分别与父母、孩子工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更好地去帮助网络成瘾的家庭和孩子,5月4日,我们沈家宏心理举办了第17期以“网络成瘾”为主题的家庭动力面对面活动。
本期家庭动力面对面活动仍然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场是联合督导,下午场是专题分享。
联合督导中,我们邀请了督导师傅鑫老师与沈家宏老师一起来进行团体督导,由心理咨询师一起参与,受督者提交的个案也是以网络成瘾为主题的咨询案例。
督导中,傅老师主要是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进行个案督导,沈老师则更多从家庭系统动力的角度对个案进行家庭动力的分析和呈现。
现场参与的咨询师作为团体的成员,他们从个人感受进行一些反馈,并根据自己的咨询经验给受督者一些建议,帮助受督者拓宽咨询思路,提供一些新的咨询方向。
下午的专题分享,是由沈家宏老师以“网络成瘾”为主题进行的专题分享,线下和线上直播同时进行。除了心理咨询师之外,相关从业者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也都参与进来。
过程中,沈老师先从“成瘾”开始讲起,依次给大家分享了成瘾的几大特点、成瘾者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成瘾的五个阶段、成瘾的几个重要功能、成瘾的家庭动力等部分内容。
接下来,沈老师给大家呈现网络成瘾的诊断、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以及网络成瘾的系统干预思路,并重点讲解了系统的家庭治疗观、干预子系统的逻辑、干预父母系统的逻辑、干预问题孩子的逻辑等。
其中,亲子关系的十大法则、咨询师与父母工作的十个关键、咨询师与孩子工作的七个重点,这些干货的分享,可以帮助咨询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开展咨询工作。
另外,沈老师还针对于具体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比较强实操性的问答参考,如,如何讨论父母的需要及孩子的需要、如何对父母的目标进行提问、针对孩子的压力如何提问,等等。
沈老师从成瘾开始谈到网络成瘾,从全面理论讲解到具体实践指导,这些专业的分享让现场的很多老师都收获颇多,大家在过程中也不断去记录或拍下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在结束后在学习群中分享学习到的干货。
接下来,小编就整理出本期的精彩内容,与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上午场联合督导:傅鑫沈家宏
以下仅分享督导老师的专业知识的内容部分,按照督导伦理中对个案信息的保护,隐去了个案的信息,对内容进行了调整。
咨询师会对个案有些无力感,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
沈家宏老师:
其实,无力感的背后是我们想要去搞定来访者,也想搞定自己。
我们的生活里面充满了搞定,就像父母想搞定孩子,孩子想搞定父母,丈夫想搞定妻子,妻子想搞定丈夫。
结果,我们越是想要搞定,就会发现越搞不定。
我们既搞不定别人,也搞不定自己,然后我们就会产生无力感。
当我们想要搞定却搞定不了,想要改变也改变不了,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时,我们内在里面可能就会恼羞成怒。
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无能,这种无能感会颠覆我们最底层的信念-自我的信念,从而导致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同时,这也可能会导致我们对来访者会有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被我们潜意识所恨的来访者有可能就会自动不来了。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时候咨询的结束可能会满足咨询师自恋的需求,避免自恋受到创伤。
在咨询中,当咨询师受到来访者攻击时,能不能保护自己?
沈家宏老师:
当来访者在咨询中要攻击咨询师时,比如语言攻击、肢体攻击,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保护自己呢?大家需要知道,咨询师也是人,我们也有尊严,也有人格,这些都是需要保护的。当我们在咨询中能够保护好自己时,我们也为来访者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如果我们不保护自己,我们就会与来访之间会形成一种对抗性的问题,就会有很多的冲突。不过,我们怎么去保护,这个很重要。我们是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吗?如果我们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那一刻我们已经不是咨询师了。有可能我们就变成了来访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很难帮助到来访者。咨询师是个职业的角色,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在咨询师的角色里,进行回应和保护自己。那么,具体该如何回应和保护自己呢?首先,我们需要先共情,然后,我们就可以做适当的自我暴露。
我们要注意,自我暴露要有限度,不能让来访者受伤,这很重要。
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暴露什么会比较安全呢?
当我们被来访者攻击的时候,我们会有自己的感受、情绪、想法,也会有冲动,这些部分是可以进行反馈的。
有可能,当来访处在这种情况下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和感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移情和反移情反馈给来访者。
我们可以这样说,“也有可能,你在生活当中遇到类似被攻击时,也会有这种感受,然后这种感受会让你觉得很委屈。”
另外,很重要的,我们需要表达的是原发性的情绪,而不要表达继发性的情绪。
原发性的情绪,是指不基于对错的情绪,如不安、害怕、悲伤;基于对错的是继发性的情绪,如愤怒、羞耻、委屈。
比如,我们这样这样说:
“当你这样说的那一刻,我确实很受伤,我有些慌乱,内心里面也有点害怕。
其实,在你刚才表达的那一刻,我也看见了你的受伤、你的无助。
那么,在你说出事情之后,我也在觉察,我想我接下来怎么去调整,让你的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有些时候,我们会担心表达不好,所以想要去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但是,如果我们咨询师都不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不能够真实地呈现自己,那么我们的来访者呢?
这里又会给到来访者一个示范。
当然,由于咨询伦理的要求,对于那种伤害来访者的话,我们是不能够表达的。
但是,真诚并不代表我们需要把所有的部分都说出来,我们可以将一部分的真诚展现给来访,
另外的一部分我们有权利不去表达,而且是职业要求让我不能够表达,这个时候我们仍然是真诚、真实的。
当我们在咨询师角色里面,能够保护好自己,而且用恰当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就给来访者树立了一个榜样。
重要的是不带敌意,这个很重要。不带敌意的坚决保护自己,带着温情的回应。
傅鑫老师:
我个人经验就是,攻击这种事情在咨询中确实是挺难处理的。
这会是一个张力非常高的时刻,我们会被打倒,会有情绪反应,会有身体反应如颤抖,我们会流泪,会皱着眉头表现的难看,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其实要做的有两件事情。
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来。
尽可能让咨询能够存活下来,不要让咨询变成一个来访者认为你已经被他打败的情况,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咨询师在做到前面一点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回到能够去理解、体谅,能够去共情来访者的这个位置上。
当然,一般来讲,很难当时就能成功,有可能需要几次,需要几十次之后。
当咨询师能够回到那个位置上的时候,这次的冲突它会成为咨询当中可以去成长的一个点。
另外,提到攻击,其实它很可能是有一个作用。
它的作用是去告诉自己,让自己感到我不是无力的,因为我在用力,所以我就不是无力的。
所以,反过来说,在这个攻击的背后是很深的无力感。
当我们将偷东西归因于想要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