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款之前一团和气
放款之后有苦难言
借款人要么失踪要么赖账
连警察蜀黍也爱莫能助
因为借贷纠纷无法立案
但事无绝对、常有转机
借贷纠纷和诈骗之间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到底是纠纷还是诈骗?
有时候就是报警的技巧
前者不过民事矛盾、小打小闹
后者却可能是入刑坐牢的结局
借贷纠纷和诈骗的边界
到底在哪儿?
是每个人都该知道的游戏规则
01
民事借贷纠纷和诈骗罪分别是啥?
纠纷、诈骗一线间,前者只是被追债,后者却要坐牢!
先来个定义,看看本质上这两件事儿是什么。
▲首先,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因借款人和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之后,贷款人已经放款,但事后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这是民事法律关系约束的情况,不产生刑事责任。
▲而诈骗,又或者说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获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被诈骗罪侵犯的是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在骗子的各种花招下,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务财物。
通过定义,区分两者的关键点也就出来了~
02
区分民事借贷纠纷和诈骗罪的关键点
区别民事借贷纠纷和诈骗罪的本质关键是:借款人在获取款项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动机,而在实际判定中,主要通过以下3方面来判定:
①借款人和贷款人在借贷发生时的关系
一般的民间借贷关系多发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来的亲朋好友之间,借贷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而诈骗则多是双方当事人相识不长,借款人集中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伪造身份材料、隐瞒实际信用情况等方式,骗取了贷款人的信任,并进一步实施诈骗。
②借贷关系的原因
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遇到的困难情况属实,确实因当下难以周转,才向他人借款,款项通常有明确的用途,并且有可预期的回款可能性。
而诈骗则往往是编造的困境,或者承诺短期内将回报远远高出市场均值的利息等,非法获得贷款人的资金。
③借款人是否愿意归还,以及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
如果是正常的借贷,借款人不会否认债务关系,并会尽量按期归还;如果逾期,也多是因为遇到了意料之外、主观难以控制的客观困难。
而诈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钱到手之后失踪潜逃,或企图逃避还款、根本不想归还,这些行为看似老赖,但实际已经触及诈骗红线,已经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再加上被“借”走的金额(一般~元就已经达到报警基础线),是报警时争取成功立案的重要筹码。
03
常见骗贷手段及防范
无论是哪一种民间借贷形式,都可能遇到以下几种骗贷手段:
①虚假资料
包括假的身份证、房产证、行驶证、车大本、收入证明、财务报表、流水等,可能除了想骗钱的心思是真的,没一样是真的了
②虚假借款用途
房贷有真实可靠的房产、车贷要有实打实的购车意愿、信用贷也要有明确的借款用途……总之,需求是真的,借款才可能是诚心实意的。
③被专业中介包装过
有需求,就有市场。不管你是个人还是企业主,没达到机构贷款标准没关系,现在市场上有专门的中介公司提供“镀金”服务,进场之前是老赖,包装之后是老板。
除了以上3点,有时候资深“老赖”或骗子,还有更狠的招数。比如在同一家机构先进行2~3次正常的贷款,按时还款、取得信任,但其实这人开的豪车是租的,看上去满仓的货物是朋友的,看似良好的负债率,是因为之前借款都找的不上征信的小贷公司,实际已经负债累累,征信千疮百孔,但仍然不打算收手,只想继续演,继续“骗”。
骗子和老赖无孔不入,所有民间借贷机构或个人都一定要有“未借先想收”的风控意识,注重贷前核实,即使有房产或车辆的抵押担保,也不要掉以轻心,房产证有可能是假的,车子搞不好是问题缠身的租赁车。
当一个借款人找上门,有一些“场外信息”,可以帮你初步判断是不是一单靠谱的生意:
①年龄
年龄偏小,通常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还款能力较弱,甚至可能在诱惑之下加入不法团伙;
年龄过大,除了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隐患之外,还可能因为后期不再需要贷款,所以搞花了征信也无所谓,从而对于借钱不还有恃无恐;
②婚姻状况
通常已婚借款人比未婚单身的借款人更加可靠,并且家庭关系是否稳定、家庭收支情况,也是影响借款人还款意愿或能力的重要因素;
③户籍状况或房产信息
户籍在本地,且有本地房产的借款人,生活行踪稳定性较高,贷款风险较小;
④受教育程度
民间的借款机构本来面对的就是次级客户,这部分人学历普遍不高,但学历越低,贷款风险就越高;
⑤个人嗜好
一个人的爱好,绝对是一个人信用或还款能力的真实反映。如果有吸*、*博、酗酒、打架等不良习惯的,或者偏好炒股、买彩票等投机项目的,通常也潜在巨大贷款风险。
虽然纠纷无法立案
但诈骗一定跑不远
纠纷、诈骗一线间
放款之前多谨慎
遇到骗子擦亮眼
(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