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
TUhjnbcbe - 2024/12/16 20:02:00
哪里治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7月22日下午,由人民网主办、人民网研究院承办的“拓展新移动应用,构建新发展格局”高峰论坛暨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人民网总编辑罗华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简称《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指出,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稳步增长,但增速继续放缓。年我国4G用户总数达到12.8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80.8%。我国5G用户规模快速扩大,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截至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6亿,较年3月增长万,占整体网民的99.7%。年月活跃用户数的月均增长率已由年的2.3%放缓至1.7%。

此外,在年,区块链产业迎来新发展,区块链相关企业数达家,区块链市场规模达到32.43亿元。年全国共有个区块链项目,已建成40个区块链产业园区。中央及各大部委陆续出台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区块链技术为“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平台项目赋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广泛应用;国家电网基于区块链技术建成“国网链”;最高人民法院指导规范全国法院数据上链。

人民网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副总裁罗华

以下为发布全文: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健康码、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服务,为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基建”的落地布局推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实现技术突破与智能升级,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全新发展变革。

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

1.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蜂窝物联网用户数增长迅速。截至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建成5G基站71.8万个,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万个,全年净增90万个。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达11.36亿户,全年净增1.08亿户。

2.IPV6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应用迈向新阶段。年8月,我国IPv6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全国13个骨干网直连点已全部实现IPv6互联互通。截至年11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4.35亿,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二。截至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块/32,较年底增长13.3%。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流量消费

1.移动互联网用户稳步增长。年我国4G用户总数达到12.8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80.8%。我国5G用户规模快速扩大,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截至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6亿,较年3月增长万,占整体网民的99.7%。不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继续放缓,年月活跃用户数的月均增长率已由年的2.3%放缓至1.7%。

2.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较快增长。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亿GB,比上年增长35.7%。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0.35GB/户·月,比上年增长32%。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亿GB,比上年增长29.6%,在总流量中占94.7%。

(三)移动智能终端发展

1.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总体下降。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96亿部,同比下降20.4%。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万台,同比下降8.6%。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亿台,同比下降1.9%。同时,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近1.1亿台,同比增长7.5%,其中智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万台,同比增长41%;成人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万台,同比增长48%。

2.5G手机逆势增长迈上新台阶。年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1.63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52.9%,比例不断攀升。上市新机型累计款,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47.2%。

(四)移动应用数量和下载量

国内市场上移动应用数量小幅减少。截至年12月,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万款,较年减少22万款。其中,游戏类、音乐视频类、日常工具类、社交通信类、系统工具类App下载量排在前列。

与此同时,随着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5G创新应用日益丰富,5G行业创新应用项目已超个。

(五)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融资规模

截至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达16.80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底增长51.2%,再创历史新高。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笔,完成融资额.7亿美元,同比年增长10.37%,资本市场活跃度开始增高。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成为年互联网领域投融资重点领域。

二、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主要特点

(一)5G带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应用等不断拓展

1.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截至年11月,我国已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万台(套),工业APP突破2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过80亿。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全国个城市、30多个行业,连接18万家企业。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9%,对GDP贡献率超11%。

2.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年,区块链产业迎来新发展。中央及各大部委陆续出台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区块链技术为“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平台项目赋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广泛应用;国家电网基于区块链技术建成“国网链”;最高人民法院指导规范全国法院数据上链。年全国共有个区块链项目,已建成40个区块链产业园区,区块链相关企业数达家,区块链市场规模达到32.43亿元。

3.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各类移动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年,十余省份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与产业落地。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场景日趋丰富,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语音、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领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加速。疾病监测预警人工智能、导诊机器人、语音电子病历等应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辅助疫苗研发与药物临床研究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浙江、广东、重庆等相继提出推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措施。我国实现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成功研发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被视为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

(二)移动互联网新业态成经济发展“强牵引”

1.网上零售、直播带货赋予消费新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推动了网上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全面爆发。年,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1亿。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截至年12月,电商直播超万场,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3.88亿,较年3月增加1.23亿。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推动各地复工复产与经济复苏。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参与直播带货,获得舆论与市场的积极反馈。不少地区制定直播发展计划,抢占直播经济这一新风口。

2.“宅经济”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年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线下消费转移至线上,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外卖闪送等移动生活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由此催生的“宅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3.46亿,占网民整体的34.9%,用户使用日趋常态化。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3.52亿人,在线教育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远程医疗用户规模达2.15亿,远程医疗患者咨询人次同比增长73.4%。手机外卖用户达4.18亿,外卖市场总体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4.8%。

3.“云旅游”、网络视频创新消费新业态。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上游”“云看展”等旅游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全国有超过个城市的多个景点“上云”,可利用手机参观游览,“云游故宫”等活动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截至年12月,我国手机游戏用户达5.16亿,手机游戏市场销售规模达.76亿元,同比增长20.71%。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年3月增长1.00亿。各大短视频平台也积极发力布局直播带货模式,引领了新型消费方式。

(三)移动互联网赋能民生与社会治理

1.支撑疫情精准防控,方便公众出行。截至年12月,“健康码”已经覆盖9亿人,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新冠肺炎病例曾活动场所地图”等应用小程序,方便广大民众及时知晓疫情传播态势与防控信息。多地火车站、飞机场采用5G+热成像技术,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测温及体温监控,实现精准疫情防控。

2.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内容和公共服务“双下沉”。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的普及,有效推动农产品“上线”与电商“下乡”,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有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9万亿元,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为.5亿元,同比增长26.0%。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内容和公共服务的“下沉”,丰富了乡村地区文化,进一步推进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乡村地区社会治理与数字乡村建设。

3.催生新就业形态,助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催生了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大量新就业形态,不但成为扩大就业的新引擎,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是实现“稳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比如,年淘宝直播带动包括主播、脚本策划、运营、场控等在内的超万就业岗位。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含直播销售员)、在线学习服务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成为人社部认定的新职业。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了社会化就业的“蓄水池”。

4.赋能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一网通办”。截至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面向全国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推动“一网通办”进入新阶段。“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总枢纽,汇聚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46个国务院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向全国推出系列政务服务专栏,推动“网上办”“掌上办”,助力疫情期间全国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年为33亿人次及时提供了“无接触”线上服务。至年1月底,平台实名注册用户突破了2亿,访问用户数超过10亿。

(四)移动网络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1.大数据应用与个人信息保护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