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3个月前早晨起床行走时感到左脚跟疼痛,而且越来越重,以后发展到了跛行的程度,但是每当下地走一阵以后,疼痛就逐渐减轻,有人说他得了风湿病,有人说是足跟痛,肯定是足跟长骨刺导致的......那么,足跟痛真的就一定是骨刺惹的祸吗?
其实小明患的病叫“跟痛症”,俗话说的“足跟痛”指的就是本病。导致跟痛症的病因很多,主要是由足跟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而且足跟疼痛的程度也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足跟的解剖知识
跟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形成一个脂肪垫,在脂肪垫与跟骨之间有跟骨下滑囊存在。浅筋膜内致密的纤维束将皮肤与足底深筋膜紧密相连。足底深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覆盖于足底肌表面,两侧较薄,深层增厚部称为跖腱膜,覆盖于骨间肌跖侧。
跟痛症好发于什么人群
40~60岁中老年人,年老体弱,肥胖者;扁平足;爱穿高跟鞋、拖鞋(尤其人字拖)、有过足外伤史;长期站立或行走如保安、售货员;过度运动如钟爱长跑的运动员等。
跟痛症的常见症状
(1)症状:跟痛症的特点是清晨下地的第一步,足跟部特别疼痛。有的活动几分钟后,疼痛反而消失;或者久坐后再次站立时出现足跟疼痛。
(2)体检:可见足跟部前内侧肿胀。跟骨内侧结节及跖腱膜起点2~3厘米处可有明显压痛。注意患者有无足部力线异常,无胫骨内翻、足内翻以及平足、高弓足等,还应检查跟腱有无挛缩。
(3)X线检查:约50%病人可见跟骨结节跖侧有骨刺。B超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
跟骨痛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X光片中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并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3)跖筋膜炎: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当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或者受压时,就会导致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
(4)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5)跟腱炎: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连接着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都依仗它。
(6)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
(7)跟骨高压症:跟骨本身因慢性压缩或骨退行性变,跟骨内压升高导致跟骨痛。跟骨高压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单侧或双侧发病,跟部疼痛影响行走。早期下肢抬高可使症状缓解,跟骨的内、外侧及跖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作跟骨减压治疗有效。
(8)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巴克斯特神经易受卡压的两点:
1、拇展肌(Abductorhalluces)、趾短屈肌(Flexordigitorumbrevis)与足底方肌(Quadratusplantae)之间。
2、神经绕过内侧跟骨结节(Medialcalcanealtuberosity)前时。
(9)其他因素:跟骨骨折、跟骨肿瘤或结核、跟骨骨髓炎等。
跟痛症的常见痛点有哪些
最常见的五种跟痛症的压痛点和位置:
①足跟垫萎缩
②足底筋膜炎
③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
④跟骨压缩性骨折
⑤踝管综合症
跟痛症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1)每日用温水洗脚,保持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
(2)防寒保暖。冬季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3)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外硬里软,尤其鞋跟里面要有弹性,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鞋底过薄过软还容易损伤足部。
(4)使用足跟垫。足跟垫的作用:①减少后跟的直接冲击,当然单纯用足跟垫不能明显减少行走对跟痛症的冲击;②抬高足跟,就可以起到减少跟痛症的作用。
(5)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6)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行动不方便者,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减缓韧带蜕变松弛的进展。
(7)减肥,减轻足部的压力。
跟痛症该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有持续性疼痛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注意口服这类药物有并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因此服用时要参考疼痛医生的建议,也可以局部外用镇痛膏药。
(2)软组织内封闭术:即是将含有消炎镇痛液注射到足跟疼痛的部位,也可以加用臭氧,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因消炎镇痛液中含有少量的糖皮质激素,因此不适合于孕妇、哺乳期妇女、骨质疏松和糖尿病患者。
(3)中药熏洗、热敷、局部理疗、针灸等,也可以缓解疼痛。
(4)足跟康复锻炼。
如上图1:身体前倾面对墙壁,双手伸直平推墙壁,有疼痛的下肢膝关节向后绷直,另一个膝关节向前呈弓步。屈肘,增大身体前倾,保持后膝绷直和足跟触地,这时会感到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每天4~5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双足位置进行按照相同方法练习。
如上图2:双手扶着桌子,上身前倾,双足前后错立,重心放在位置在靠后的腿上,抓牢前方支撑物,屈双膝下蹲,保持双脚足跟触地,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双足位置进行按照相同方法练习。
如上图3,双足前部站在楼梯最下方的台阶上,身体保持直立,面向楼梯,手握护栏保持身体平衡,足跟悬空,逐渐放松小腿肌肉,使足跟尽可能放低。您会感到小腿肌肉、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
毛巾拉伸脚后跟:如下图,每天拉伸运动2~3次:席地而坐,光脚,膝盖绷直,用毛巾挂在脚趾上,后拉,每组10下,动作可反复。
(4)小针刀疗法:小针刀通过对足跟局部压痛点进行剥离,从而对足跟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进行闭合性手术松解,疗效良好。
第一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前下缘跖腱膜中央部分,从跟骨结节前下缘进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刀经皮肤、皮下、脂肪垫到达根骨结节前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度。在骨面上向前下方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第二根针刀松解根骨结节内缘跖腱膜内侧部,在第一只针刀内侧2cm的压痛点定位。从根骨结节内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刀经皮肤、皮下、脂肪垫到达根骨结节内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度。在骨面上向前下方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6)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跟痛症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足跟骨刺切除术(X片证实有骨刺)、跟骨钻孔术(适用于跟骨内压高的患者)、跟骨滑囊切除术、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跟骨神经切断术等。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