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解读心理接受钱江晚报采访并刊发网络
TUhjnbcbe - 2020/12/11 3:34:00

《钱江晚报》记者 肖菁、杨茜 通讯员 李彬

=====================

要崩溃了。

这是旦旦妈开口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旦旦一家原本生活在杭州,不久前因为工作关系搬去了武汉。

旦旦开学上初一,平时倒是听话。这个假期长,白天家里没人,所以手机一直给孩子自己用。

“要读古文也要上网课。”旦旦妈说,最近发现儿子白天精神不太好哈欠连天的,她就想到了孩子是不是晚上在玩手机。

“我真要气死了,这孩子真的半夜玩手机,凌晨2点躲在被窝里玩游戏。”第一次被抓现行后,旦旦妈冲孩子发了一通火,孩子保证不会再玩了之后,她选择了相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没想到,这开学还没几天,旦旦第二次被抓到了。

“第二次被抓,他镇定了许多,但是我要崩溃了。”旦旦妈告诉记者,孩子爸爸常年在北京,家里平时就她和儿子两个人。儿子单独睡一个房间,晚上偷偷玩手机,每天就睡5个小时。“这还学什么习。再这样猫捉老鼠下去,感觉孩子已经习惯,不觉得偷偷玩是错的了。”

旦旦妈的无力感在于,解决不了儿子眼下的这个问题:“我要上班,孩子有些课或者学习要用到手机,孩子爸爸平时都在北京,如果我直接没收他手机,一个是等我下班再回去他作业就要来不及,另外一个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已经叛逆了,我也怕产生更大的矛盾,但是如果给了,我实在没精力每天半夜起来盯他。”

事实上,旦旦妈的烦恼不是个例。

9月8日,小时新闻记者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了解到,这个暑假,每天因为手机问题去咨询的家长很多。“门诊中70%的青少年都有手机使用过度的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执行主任王奕權说。

“你怎么才不烦呢?”

“把手机给我。”

王奕權跟记者说了好几个例子。

乐乐(化名)是名初二学生,整天垂头丧气,也不愿意说话,抱着手机能消磨好长时间。

爸爸妈妈在旁边急得团团转,说也说不得,再苦口婆心,换来一句“再逼我就去死”。

“这个孩子是爸爸妈妈带着一起来的。妈妈说着说着都哭了。”王奕權说,一开始,孩子也不是这样的。虽说成绩没多好,但还愿意学习。自从玩起了手机,作业做不完,觉睡不够,课听不懂,爸妈说什么,他都嫌烦。

“你怎么才不烦呢?”

“把手机给我。”

乐乐用手机干什么?

刷短视频,看电影,玩游戏。

这便成了一个“消除烦躁”的“办法”。先从半小时到一小时、二小时……结果时间越来越长,爸妈不给手机,乐乐也有“大招”——不去上学了。他的理由是成绩不好太丢脸。

“父母就说他,有一次说急了,乐乐站在了阳台边……”王奕權说,孩子妈妈跟他说这些的时候,崩溃到掉泪。“她说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在家里大人稍微说话大点声,儿子都嫌烦。儿子说话一套一套的,大人要说他,也说不过,而且说的太过激,还担心他做出冲动的事。”

小溪(化名)也是王奕權的一个病人。

小溪比乐乐大一岁,面临中考。

她很痛苦,痛苦到有了自残行为。“我知道我这样不对,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女孩一个劲地哭。

她性格内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什么都普普通通。

为了给女儿读书,父母也是尽了全力,花了大价钱给她报了培训班,就希望她能好好读书,能有个好前程。“他们的不容易,我都懂。我也想好好学习呀,我就是学不进去。”

女孩找不到出口,就玩手机,看网络小说,沉迷社交软件,结果只能是学习越来越差。

父母眼看着花出去的钱打了水漂,着急上火就会骂两句。

女孩子自尊心强,不会反驳,想改,改不了,只能怪自己,要惩罚自己。她在手腕上划血印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手机天天吵架

儿子还瞒着她给网络游戏充值近万元

浙江省警官职业学院戒*心理学胡钟鸣老师从事成瘾行为治疗研究很多年。

他和王奕權一样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今年疫情孩子留在家中进行长时间网课之后,来咨询手机成瘾、游戏成瘾的家长多起来了。

银行高管姜女士早年离婚,没有再婚,一个人带娃诸多不易,儿子小詹今年读高一。

姜女士说从小学开始家里就做规矩,少用电脑,不给手机。

小学的时候儿子还“控”得住,初中高中因为孩子们活动空间大了,个个都有了手机,男孩子聚在一起就打游戏。那个时候家里还是最后守住的一块阵地。今年疫情一来全面网课,家里也“沦陷”了。

儿子做作业的排场通常是“小三样”,手提电脑看网课,平板递交作业,手机里有朋友圈。

姜女士总觉得儿子使用电脑的时长是超过网课所需的,从那时开始天天吵架。而且最近她发现儿子已经多次用她的手机给网络游戏充值了近万元。“我说他,他反过来说家里又不缺这点钱,他将来会还给我的。”

你的孩子有没有手机问题

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高发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家长们走投无路都来咨询,想要寻找帮孩子“戒瘾”的好办法。

王奕權说,其实上面的这些案例绝大多数都没到“手机成瘾”的程度。

如今,上网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行为,生活模式也在改变,即使买个菜,都可以手机上操作完成。

孩子年纪小,受环境影响,受父母影响,自然有样学样。加上,他们各种能力相对较弱,比较容易沉迷,情景式的代入更加强烈,所以就会越陷越深,越玩时间越长,整个生活节奏都乱了。

通过调查,喜欢玩手机的青少年,普遍社交能力差,朋友少,喜欢宅家里。小学五六年级以后,矛盾最为集中。男孩子以游戏、社交软件为主,女孩子则是喜欢社交软件和网络小说。

“这样就说孩子‘手机成瘾’其实是不对的。理论上,我们要求一种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瘾’,现在来看门诊的家长,基本上警觉性都挺高,属于早发现的类型,早发现我们就可以早介入。”王奕權说,手机成瘾有个过程,过度使用手机是初级阶段的表现,如果不介入,那么接下来就是影响社交功能,更严重的阶段就是明明知道这样不对,自己却克服不了:“小溪就属于比较严重了。”

面对玩手机的孩子,家长最要做的是这两点

快来对照,你是不是能做到

胡钟鸣老师说,世界卫生组织已于年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足够说明过度沉迷游戏的风险,尤其对青少年的伤害更加巨大。

他认为导致孩子手机或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定,疫情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合理”使用电脑和手机给孩子创造了网络成瘾的机会,但除此外,其他日常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才是主因。

互联网时代,社会不可能完全不让孩子们接触网络,只要接触网络,网络游戏广告就会影响到对一切好奇的青少年。虽然一些著名网络游戏公司对未成年人在注册与使用上限制较多,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未成年人还是很容易长时间玩网络游戏。此外,孩子们在学校除了交流学习外,往往最吸引人的是交流网络游戏,孩子比大人有更强烈的“从众心理”——如果多数人都在谈某款游戏,少部分不了解游戏的孩子就会被孤立,为了不让自己被边缘化,少部分人就会被迫靠近多数人,从而也开始学习网络游戏。

还有一些孩子被网络误导,认为自己不认真读书问题不大,可以通过玩网络游戏,买卖装备等就可以赚取收入,却不知这是一些不负责任网络游戏公司的营销广告。

“在临床案例中我们也发现,除了单亲家庭或父母关系破裂的家庭外,亲子关系差的家庭孩子产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概率也很高。亲子关系差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鸿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大,一些父母或有强烈的控制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都是使用命令式的,这类孩子往往存在暴力倾向,一些攻击暴力型的网络游戏就非常符合这些孩子的人格特征;还有一些父母习惯于批评式交流,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对,无论多么努力总是受到指责,最终孩子就会自卑敏感,游戏里一战成名的感觉填补内心的缺失,孩子自然走不出网络游戏;还有家庭父母缺失,祖辈对孩子溺爱放纵,或者说根本也管不了,这些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自然很多,网络游戏自然能打发大量空虚的时间。”

胡钟鸣建议,做父母的也需要明白两点:
  

第一、爱玩手机和网络游戏并不一定是网络成瘾。孩子喜欢玩游戏不是什么大事,也不必一玩网络游戏就是网络成瘾了,现在网络时代,孩子是通过网络了解这个世界,一个不会使用网络的孩子是会被淘汰的。如果孩子只是偶尔玩玩,哪怕有时再三强调还放不下手机,也称不上网络成瘾;如果孩子无节制沉溺于游戏;明显减少了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明知玩游戏后果不好仍控制不住去玩,从而导致导致个人、家庭、社交、教育和职业等领域的重大损害,出现不规律睡眠、暴饮暴食、体力下降、脾气暴躁等状况,并且这样的症状持续一年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游戏成瘾”又称为“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扣帽子”。

第二、戒除手机或网络瘾,从家长自身做起。前面的原因分析中再三强调家庭关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心理学界有句名言:“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网络成瘾,家庭问题肯定是主要原因。家庭问题有些是表面看得到的,比如父母离异、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父母溺爱等;还有的是隐藏的原因,比如永远“缺位”的父亲、过于强势母亲、过于严厉的教育等。家长在担心孩子网络成瘾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尤其需要对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理念深入分析一下有无出现偏差。一个没有家庭安全感的孩子、一个没有感受家庭温暖的孩子、一个童年只有培训班的孩子,最终网络游戏就会弥补缺少的一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是不是下班回到家,也同样手机不离手呢?

推荐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心理接受钱江晚报采访并刊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