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心理治疗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整天在家上网,他是不是网瘾?"随着互联网时代更深入的变革,医院的闫彩然专家被问到这类问题的次数变的越来越多。
还有,如果告诉孩子"你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征’",那就像告诉抽烟的人"你患上了‘尼古丁成瘾综合征’"一样,并没有实际帮助。甚至有点认为给孩子下一个时髦的诊断是咨询师或者医生的自恋表现。
首先先谈一下大环境,现在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身边的父母、大人就一直在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在孩子面前这样做的时候,凭什么要求孩子不模仿?不感兴趣?无动于衷?
这是个互联网时代,这代孩子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手指在手机上的每一次滑动,可能都有信息的交流和创造。在这个电子竞技已经成为奥运赛事的年代,我们的父母也要及时的调整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这样说,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肯定还是需要调整的。
1、释放被压抑的攻击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因为内心世界是所处关系的反映。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很多沉迷于网络中的孩子,他们在家中或者学校中被过度的攻击,比如被不断地唠叨,打骂,欺负。或者是截然相反的冷漠,失望,孤立。孩子在被攻击的时候,他们必须也要释放自己的攻击性,他们被教育不可以打父母,不可以打同学。而游戏是一种很好的使攻击性向外的方式,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向外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这股能量就会向内,造成孩子的抑郁,人格受损,精神分裂等严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网络也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避难所。
2、被刻意塑造的稀缺资源
我第一次看见儿子玩手机是在小学4年级的时候,当时他偷偷的躲在一个阴暗隐蔽的角落里,我看到了手机的亮光,顺着光找到他夺走了他手里的手机,他吓了一跳,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段话是一个母亲跟闫彩然专家描述她的儿子第一次玩手机被发现的场景。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对手机产生无限的渴望,你就继续禁止它。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网瘾需要对症下药,总的来说我们要良好的引导孩子对于手机和网络的看法,不要妖魔化,也不要完全放开,而是把网络当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同时注意和孩子的关系,陪伴、关心、理解、支持等等,都是作为父母应该做到的。
做一个好的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社会,做什么都需要考证,唯独最需要考证的父母却压根不需要学习。这也是时代的一个缺失,但我相信可以一直看这篇文章到这里的父母,你们一定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如
来源/厌学心理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