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人这么说:“父母是否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这在当下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可能影响的不是今天孩子在考试能多考几分,更多的是给孩子的未来积攒了多少的能量。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01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任何一个孩子首先是家庭的产物。一个孩子是不是优秀,是否能够成才,和其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是教育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最长久的老师。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孩子在品行、道德、做人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02然而不少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的父母只承担着“养”的责任,却没有尽到“育”的义务。一说到孩子教育,不少父母便以为这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一旦孩子在教育上出现了什么问题,父母们经常指责的是学校和老师,他们压根儿却没有冷静地反思自己,自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吗?自己是否做出了当父母应该起到的示范和表率?很多父母责怪孩子不好好读书,试问当父母的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批评孩子出言不逊,行为不当,当父母的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他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经常埋怨孩子看电脑、玩手机,不接触社会,当父母的是不是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刷屏族?如果我们的父母自私自利,满口脏话,不懂孝道,对人势利,缺乏真诚,如果一定要期望教育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孩子,则无异于天方夜谭。曾国藩与傅雷,应该是近现代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家书”,他们的家风,他们的家教,很值得研究与借鉴。他们希望孩子成才,但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正心”、“修身”、“明理”;他们希望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但更重视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做好身边诸如洒扫、孝亲的小事;他们对孩子充满真挚的爱,但更重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对做人原则、做人底线的坚持;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0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最美好的事情。父母陪孩子说说话,陪孩子读读书,陪孩子看看动画片,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参加有益的运动,陪伴孩子慢慢长大,这应该是家庭教育最曼妙的风景。作家尹建莉曾这样谈到:“父母是否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这在当下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当下很多父母抛开孩子外出务工,或许他们出于生计,出于养家糊口,出于对孩子未来着想,纵使有一千个理由,有一万个理由,导致一个不置可否的事实是,几千万留守儿童差不多都是由留守老人隔代抚养,他们一般不懂家庭教育,也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这种父母角色的缺位,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而且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已经演化成当下最大的社会问题。还有一些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却成天只顾忙自己的事,白天上班,晚上娱乐,一味当“甩手爹娘”,将孩子抛给爷爷奶奶!更有甚者,父母玩麻将,让孩子在一旁写作业,或者在一边看着、陪着,到最后,孩子学习成绩不怎样,而麻将语言、麻将技术却学了不少。04如果说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爱,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那么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些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可以说是抱在怀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牵在手里怕飞了,他们让孩子在温室里长大都还不满意,不说让孩子吃点苦,不说让孩子去探险,就连家务都不让做,走进大自然都不让去,甚至连孩子上学放学过马路都不放心。每到冬季,哪个中国孩子不被包得严严实实?某地曾组织10个孩子去漠河北极村过春节,意在锻炼孩子吃苦耐寒的能力。可谁曾想到,在零下30多度的冰雪之国里,第一个生病的小营员居然热出了痱子!原因就是父母让其穿得太多,到了室内也不准脱,而老乡又将炉火烧得太旺。05有这样一个家长,他要求孩子一年天除了上学就是画画练琴。有人提醒,你这样做,是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位家长却振振有词,我要让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童年的快乐,他就不会觉得童年不快乐了。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强者,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因而教育中的偏颇观念、怪异行为、野蛮手段也就被披上了合情合法的道德外衣。不少家长望子*心切,一谈到家庭教育,不是叫孩子成天做习题集、考试卷,就是不惜花大价钱,哪怕砸锅卖铁,都要拽着孩子进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疲于应付,忙于奔波,无所适从。至于孩子的个性与禀赋、基础与兴趣,快乐与幸福,完全没有顾及,凡是能学的,孩子都得学,别人都在学,自己孩子都必须学,不学就要吃亏,反正“不能输”。也管它这种恶补有没有效,反正靠大把大把烧钱,买个心安理得和心理平衡。还有的斥巨资,宁肯过早割断亲情,让孩子到那些所谓的名校求学,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呵护陪伴,这些表面上看是在为孩子做努力,实则是在逃避责任和对孩子的不负责。06人在成长过程中,其情感、兴趣、习惯、审美、注意力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东西,要早于人的智力与知识性的东西。孩子在开始之时,重要的是要奠定他的人生态度,比如具有爱心,拥有良好的习惯,生发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珍惜生命,懂得是非判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这些远比掌握一些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孩子如果一出生,就被父母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为由,以知识的过早地接受和教育而控制其身心,还有一些父母,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鼓捣折腾了。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了少年、童年,从小就失去了童真、童稚、童趣,从小就没有了玩伴、同伴,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绝对没有幸福可言!不少父母,每天花大力气在意的是孩子哪些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在意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成绩,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忽视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忽视孩子对问题与知识的探究和好奇心,忽然孩子对终身学习所应具备的良好习惯,忽视了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忽视了当孩子在面对危机和危险时如何化解和应对的提醒。07最好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每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的世界有自己的逻辑,父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唤醒他内在的力量。改变教育,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校长,改变我们的教师,更应该改变的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会改变。父母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父母好了,孩子自然会好。可以这样讲,孩子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其他,而是取决于父母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差距!转自
人民教育(有删节)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比请多少优秀老师都管用(父母必读)是否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是否一直在自我安慰打拼事业都是为了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在人生路上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在那时候他(她)会想,我的爸爸妈妈曾经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陪我成长?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对于教育不要一味的推给老师,孩子的品行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可以传道受业解惑,而家庭教育才是一个孩子形成良好品行的关键。在餐厅吃饭时,遇到用筷子敲打饭碗的孩子;公共场合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追跑打闹的孩子;地铁中大声喧哗吵闹的孩子。你作为旁观者会怎样想?最先质疑的便是他(她)的家教问题。你也会遇到抱着孩子的家长让儿子把脚收起来不要踩到旁边的姐姐;会看到妈妈告诉孩子别人帮助了你要表达感谢。这些看到都能会心一笑的画面,就是家长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是好的言行。2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管教孩子,就一定要先要自己做到,孩子的心理都是很敏感的,对你产生信赖与信服才有可能真的把你讲的道理听进去。否则反而会产生逆反,会想爸爸妈妈都没有做到,为什么要来要求我。例如自己不爱读书,却说孩子不听话,一周读一本书都看不完。例如夫妻二人看着电视,却对孩子说看电视就是耽误学习。你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的时候,又怎么能奢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时间管理达人呢!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毛病,能真实反映出父母身上的问题。不能把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寄希望于老师或是其他人,家长才是孩子最直接的影响者。3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孩子摔倒需要父母陪在身边,不要一味的喊口号,“站起来,你能行”。你都没有陪着他(她)经历,说出如此轻巧的话最直观的伤害就是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没有那么爱他(她)。有些父母认为不在孩子身边是让孩子自己坚强,课本的知识、老师都可以去教导孩子。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本的知识都是“死道理”,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提升抗压性,从而让他(她)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面对。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玩闹的画面是最温馨和幸福的,有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彼此贴的更近。在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心理更加阳光,孩子把爸爸妈妈当成自己的小伙伴。家长作为孩子终身的老师,要时刻记得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爸爸在跟妈妈争吵时,孩子在旁边目睹着一切,他(她)会想是不是自己的错。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心思也比成年人以为的更多,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事。他们不说出来,表示他们跟你的沟通已经受阻了,在家里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分析几种由于父母的失职,导致孩子产生坏习惯或比较严重的不良言行:1、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坏习惯孩子回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写作业,每次辅导作业都得“鸡飞狗跳”才能完成。这便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说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上非常缺失。家长要从孩子幼儿起便着重观察,避免孩子产生运动协调力弱、人际交往差、专注力不足的情况。不要与孩子抱怨你的作业太多太难了,或者说你的老师怎么留这么繁重的课业。需要你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写作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从而改掉这个坏习惯。2、孩子叛逆期顶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时候,孩子更是如此,你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你说的话他(她)不会全盘接受了,甚至会顶嘴。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老人带孩子太宠溺,也有可能是你没有做好榜样,立好规矩。过度的溺爱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懂事,最终你想对他(她)说“不”都没有一个出口,孩子已经完全长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你完全不能掌控。这样的隐患要从孩子五六岁开始就尽量避免,同时反思为什么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那是因为你没有做出让他(她)足够尊重的言行。尽早告诉孩子哪些是必须遵守的,越界便只能说“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叛逆也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孩子染上网瘾怎么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最头疼的问题是孩子染上网瘾,学习从此一落千丈,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变成争吵。而孩子形成网瘾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责任很大一部分在于父母,这是父母的一种失职。哭闹着要再多玩一会儿电脑的孩子,父母看着实在可怜,想到自己工作又不能常陪伴他(她)便松了口。一旦开始了迁就,后面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慢慢发展成家里不让玩就去网吧。孩子的自控力并没有成年人强,从小就要控制他(她)玩电脑的时间。父母更是不能在孩子面前废寝忘食打游戏,这样的错误影响更加可怕。4、是什么导致孩子逃学微博中曾有一则新闻,一个男孩因为被母亲责骂、抽巴掌,在母亲走后转身跳楼。孩子厌学、逃学、跳楼看似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实质上是父母对孩子从小培养造成的偏差。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好、日常争吵,会极大程度的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以为给孩子物质上的保障就可以让他(她)感受到温暖,心理上的创伤是可以陪伴人一生且难以修复的。家庭和睦比任何教育都更加有意义,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抵得上无数个优秀的老师。以身作则,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你期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所有优点。好好的陪伴孩子成长吧,不要把责任转嫁给他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品行。以上,与所有家长共勉。■END■
部分内容配图/源于网络侵删
致家长:寒假千万别指望孩子能自觉!(再忙也要读一读)专注于4~18岁儿童及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老师、父母、学生的好伙伴今年的寒假,开始得特别早。
犹记得去年孩子在家“裸奔”学习了四个月,磨磨蹭蹭,不情不愿,成绩一落千丈。
假期是孩子休息的时间,但休息不等于放纵,不等于可以把学习完全抛开玩个痛快!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路上,千万别指望孩子自觉。”
这个寒假,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很简单,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每一个虚度的假期
都是通向平庸人生的滑梯
不少孩子长大后,曾一再反问自己: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正确答案十分扎心:没有自律。
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回到家,家长却没空管。
小时候孩子为每一次逃脱父母的监督而欢呼雀跃,成年后才品尝到不努力的恶果。
难怪有人说,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随心所欲地度过假期。
当孩子得到无底线的自由,他就会无底线地放纵自己。
若自由过了度,人生的限度就会不断下沉,失去控制。
很多年前,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
假如孩子放假时不学习,将会出严重的成绩倒退。
·丢失了1个月左右的学习成果;
·阅读水平倒退2个月;
·开学后整整1个月,都在弥补这种滑坡。
然而,当老师一再强调孩子放假不等于放纵,家长务必做好监督和管教时,家长却抱怨:
“我也想让孩子自觉啊,可他天生爱偷懒,管都管不了。”
不然就是直接对孩子说:
“你要自觉学习,不要总是让我督促。”
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为他爱玩,爱偷懒,不爱学习。
孩子天生不懂自律,不懂坚持,你越让他学习,他就越想玩耍,你越怪他不爱学习,他就越想逃避。
“自律”来自于“他律”,孩子的自觉不是靠说教出来的,而必须是管教出来的。
父母正确的管教育与引导,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律是什么,该如何自律。
每一个优秀自律的孩子
背后都站着严格管束的家长
中国有一所学校——衡水中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自律且优秀的孩子。
然而,许多家长都觉得衡水中学的教育太压迫、太紧张、让人喘不过气。
看过一档名为《“考霸”的秘密》的节目,邀请了多位衡水中学毕业生,讲述了当年在衡中学习的经历。
他们觉得,衡中的节奏很正常,很充实,正是自己想要的节奏。
在衡中和一群有同样信念的同学一起奋斗,他们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如今也十分怀念。
那个曾经高呼“多拿1分,干掉前人”的衡中班长,如今成为一名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回忆初入衡中的感受:
“所有紧张、压迫的感觉,只维持在我高一刚进去的时候,*训一结束,我就完全适应了衡中的生活。”
所有的优秀,都源于自律。
而这一份刻进骨子里的自律,与其说是学校的约束,不如说是父母从小到大的管教。
年初,新冠反扑,河北多校要求学生在家学习,衡中也不例外。
有家长晒出了家长群里的聊天截图,凌晨5:41分,他们已经叫孩子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哪怕宅家,哪怕周末,每一天的课程表都被排满,家长更会主动督促孩子上课和测试。
真正的教育,应该带上紧箍咒,用规则和教养,去除本性中的任性与散漫。
任何一个“自觉”的孩子,都少不了父母的长期陪伴、正确管教与严格督导。
而那些懒得管孩子的家长,还一边怪孩子不自觉,一边怪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多。
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严格管教的父母。
每一个自律的假期
都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教育路上,父母永远不能只指望孩子自己变得自觉、自律。
你都不教他,他就永远学不会,自觉和自律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教的结果。
衡水中学的教育方法让我们明白:
孩子不怕高标准,就怕没有具体的帮助。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觉性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学习上、在生活上给予他具体的指导,手把手指导他养成习惯。
奖惩分明、宽严有度的教育才是健康的。
管得太严也不好,管得太松也不好,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一、监督孩子的学习
不纵容孩子偷懒,不放任自己偷懒,父母每天要定时督促孩子学习。
延迟满足孩子的心愿和欲望,鼓励他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分清事情轻重缓急。
二、狠抓孩子的习惯
一旦发现孩子有坏习惯萌芽,就要立即遏制纠正,用好习惯取代坏习惯。
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先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三、严管孩子的手机
不要放任孩子玩手机,也不要放任孩子过度娱乐,引导孩子多做有益的事情。
最好给孩子制定规则,约法三章,通过规则教会孩子自我管理。
曾有老师说过:一个假期=半年学习效果,每个假期都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文末戳个吧,就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自觉自律,坚定地走下去吧!
十年后,我们也会收获一个,更好更优秀的孩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