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和网瘾少年
案例背景
昼夜颠倒的网瘾少年
“别烦我,赶紧走,我打了一宿游戏,现在要睡觉!!!”小何躺在床上,对着他的母亲大声的吼道。
小何,19岁,沉迷于网络游戏英雄联盟,每天白天睡觉,下午四点以后起床打游戏,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七点。
小何上小学时,父母离异,小何被判给父亲,小何和自己的父亲关系极度恶劣,一说话就吵架。小何的父亲不管小何,小何每天起床以后就开始打游戏,打到第二天。小何的母亲看不下去,求助于社工,希望社工劝小何出去找工作,不要成天在家打游戏。
理论分析
埃里克森同一性危机理论
同一性危机出现在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五阶段(12~18岁)。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现象。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努力目标、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价值观等问题,甚至无法"发现自己"。
社工认为小何遇到的问题,不是单纯地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社工感觉到,小何受父母离婚影响,通过昼夜颠倒的打游戏来逃避现实生活和父亲,同时逃避他在这个年纪应该考虑的种种问题,并将现实中的一部分情绪带到游戏里去发泄,在游戏里“发现自己”。
介入过程
01
小何妈妈:“你下午再来吧,上午这个孩子起床气会很重”
社工一开始是上午去找小何,小何每次都在睡觉,被社工叫醒以后,非常的抗拒与社工沟通,“起床气”异常严重。
社工与小何母亲沟通以后,了解到小何一般下午四点起床开始打游戏。于是社工就在下午四点半出现在小何家门口。小何这个时候情绪稳定,在询问了社工的来意以后也不反感社工的存在,而是告诉社工自己要开始打游戏,社工有什么话可以在他打游戏的时候边打边说。
社工与小何沟通小何母亲希望小何去找工作的事情。小何表示自己愿意去工作,但有几个条件第一要离家近,他需要回家,第二不要太累,他每天还要打游戏。
02
社工:“要不你先来试试做志愿者,做的好的话,我帮你找工作?”
社工邀请小何来参加社工站一整天的志愿服务,一天下来,小何整体表现不错,展现了比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畏难,懒,一心想着打游戏。社工在小何志愿服务结束后,给于小何一天服务的反馈,并鼓励他再接再厉。
03
小何:“除非打游戏这条路彻底走不通了,不然我不会走其他的路”
社工再次前往小何家中与小何进行面谈沟通,询问小何是否愿意坚持做志愿者,适应正常工作时间。小何拒绝了,小何告诉社工,他之前打游戏的时候做陪练,赚过钱,现在的这台手机,就是他打游戏赚来的。
小何表示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游戏来赚到钱,除非这条路彻底走不通了,不然他不会选择其他的路。
社工告诉小何,如果社工帮助他找到了合适的途径,他愿不愿意坚持,小何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愿意坚持”。
04
社工朋友:“如果实在是喜欢打游戏,又想赚钱的话,就试试直播吧”
社工咨询了一位做游戏直播的朋友,朋友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小何可以尝试去直播平台上做直播,会比较辛苦,每天要坐7-8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基本上不能起身,而且还要一直说话。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定的回报。
05
社工:“我希望如果你是真心喜欢,那就坚持下去,如果你能坚持,我就会一直支持你。”
社工将与朋友沟通的情况告知了小何,小何表示想尝试。在与小何母亲沟通,并获得小何母亲同意以后,社工协助小何安装了直播的APP,并且推荐了几个网络上直播游戏的“大咖”供小何参考。社工陪伴小何进行了第一次直播,发现小何在讲解游戏方面真的有天份。小何既可以把游戏英雄的玩法讲的头头是道,也知道如何去和网友互动,回答问题。几次直播下来,小何已经累计了一定数量的粉丝。
如今,小何已经坚持直播了两个月,并且开始有一定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数额一直在增长。
案例参考价值
一、建议服务目标可以根据服务的推进随时变通
社工原先为小何定的目标是帮助他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当社工了解到小何的真实想法,并不是找一份看上去正紧的工作之后。社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帮助小何根据自己的喜好,先找一件他愿意坚持下来的事情,再慢慢转变成一份有收入的工作。
二、想和案主建立关系,先从了解案主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做起
不是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是配合的服务对象。社工一开始接触小何,小何非常的抗拒和不配合,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社工打扰了小何休息,造成了小何强烈的“起床气”。当社工根据小何的作息时间来调整会面时间之后,发现真实的小何很友好,愿意跟社工沟通,也非常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优势视角下,网络游戏成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优势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