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父亲辞职带14岁厌学儿子游走中国”的视频刷了屏。
来自丹东的徐先生,在得知14岁的儿子“厌学”之后,直接辞掉工作,二话不说,带着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开启了一段独属于父子俩的旅行。
他们从丹东东港出发,途径山海关、西安、洛阳等古城,最后终点到达云南丽江,全程多公里,游走中国......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看到都高呼:“希望我也有这样的爸爸”,“这样的爸爸也太棒了吧。”
但同时也不少网友说:“都是因为这位爸爸有钱”,“有钱有闲才敢这样做。”
争论有之,批评有之,但每个人都有教育孩子的方式,无需评判对与错。
01来自丹东的徐先生是一位摄影师,因为夫妻俩平常工作忙碌,于是把孩子交给岳母照顾。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长辈的溺爱和父母的放纵让孩子变得十分任性:“他开始不听家人的管教,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甚至会因为作业的事情向我们撒谎......”
儿子的改变让徐先生非常自责,他认为是自己的疏忽管教导致了孩子教育出现偏差。
出于对孩子人格培养的担心,这一次徐先生打算和儿子心平气和地来一次谈话。
他们在商量之后决定,通过一次全国旅行,一起去看看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计划敲定之后,徐先生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给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制定旅行路线,并做好了出发计划。
路上每逢看到历史的痕迹,父亲还会给孩子讲解。
比如来到西安,父亲给孩子讲西安的故事,“‘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这首歌就是西安人写的,写西安的。”“前面就是钟楼,它是在西安的整个正中心,是洪武十七年建的,现在多年了。”
带孩子登泰山,会特别选择夜爬的路线,晚上九点半爬到凌晨看日出,让孩子体验“一夜的坚持,换来黎明的那种美好景象”,让他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
面对许多网友关于“有钱家庭”的评论,徐先生表示自己只是普通家庭,旅行时用的房车也是二手车的最低配,但他认为,儿子的教育比金钱要重要得多。
冬天的旅行并不轻松,洗衣做饭、照顾孩子,还要规划路线、制定行程,经过几天的相处,儿子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父亲,也慢慢体会到父亲的压力,并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主动分担任务。
徐先生笑着说:“让他刷碗做家务,这事儿以前在家里可不会发生。”
一趟旅行迅速拉近了父子俩的距离,儿子渐渐敞开心扉,在爸爸的面前展露出更真实的自己,并对未知的事物和古老的历史文化展现出了探索欲和求知欲。
父亲的做法也许成本很高,但是得到的也许更多。陪伴和旅行的方式也的确“救”回了孩子。
儿子在采访中说:“以前我都不想看见他(父亲),现在我俩讲话处得像哥们似的”、“现在每天他都在拍视频、剪视频、做饭,照顾我;感觉他很辛苦,现在少惹他生气,以后有钱再带他出来溜达溜达。”“我还是想读书的,我以后要好好读书”。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
但是也是要及时浇水、施肥、呵护,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这位父亲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可以放下事业,把教育好孩子作为第一要事,是养育孩子正确的方式。
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而当高高在上的父亲转变成一个倾听者和陪伴者,与孩子一起同游,相互陪伴,会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快乐成长。
02千万别在孩子身上偷懒,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如果父母错过了教育有效期,不教育孩子,长大后孩子碌碌无为或者走错人生的道路,后悔也没有用。
在江苏卫视《传奇故事》节目中,曾经讲述过一个18岁少年突然丧命的故事。
李傲因为爱上网,被父母送到了戒网瘾的“合肥正能教育”,但是他到了发现教室是很简陋,还被要求只能站着不能坐。李傲拒绝接受管理并要求回家。
不到两天,李傲倒下了,医院治疗,但没有抢救回来。
妈妈说:“浑身都是伤,很无助的,我都不知道在最后一刻他是不是很恨我”……
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
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败正在于父母不愿意投入时间,因而错过了教育有效期。
等到孩子真的行差踏错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当他们从放松的教育方式中惊醒,开始直面孩子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青春期叛逆时,很可能会“病急乱投医”。
寄希望于那些所谓的“教育改造机构”,企图通过“花钱”的方式“省事”,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伤害。
图片来源自《网瘾之戒》
在新闻调查《网瘾之戒》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柴静采访了这些家长,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孩子们在接受怎样的治疗,治疗方式会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时。
家长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或许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改头换面”的、听话的孩子,至于治疗的过程是否人道,是否存在暴力,就像是成功路上的细枝末节,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来源自《网瘾之戒》
孩子看似顺从的拥抱也并不是真正的悔过,而是迫于对暴力惩罚的恐惧和害怕。
“我们必须装乖,必须主动跟工作人员说话,进他们的房间,让他们觉得我开始变得正常。”
图片来源自《网瘾之戒》
拥护这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在价值观上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点。
他们相信一个“好孩子”必定拥有所谓的统一标准,那就是乖巧听话、热爱学习的孩子,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那就需要被纠正。
很多家长们辩解说:“我是真的管不了,实在没办法。
我们也心疼,但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以后长大就会懂得了。”
管教孩子不能图省事,每个阶段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