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无意义的礼尚往来压岁钱
TUhjnbcbe - 2021/3/31 9:34:00
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无意义的"礼尚往来"——压岁钱

作者:蚊子

新春佳节之际,不少平时并不往来的亲戚会来到家中拜年,以孩子的名义将红包拿给你的家长——往往你的家长同样还要去他们的家中拜年,再以孩子的名义将红包送给那些亲戚。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家长们拼命地为了对方的孩子将红包送给对方的家长,并以各种理由拒绝对方的家长拿来的红包;往往像就要打架一样时两位家长拿下了对方的红包,而后告辞。

另一种情况是在家中对同居的长辈拜年后他们将红包赠予孩子,而后家长们再将红包拿回去。

如果对上述情景感到很熟悉,那么试问这样的传统,有意义么?

压岁钱本质上是一种亲属对孩子的财产赠与,为什么要是这样的形式呢?

一个已经成年的年轻人这样回忆:

每年春节我妈都会眼睛放光地拿走我的压岁钱,说“留着给你娶媳妇”。八九岁的时候我说看看我的存折有多少钱,我妈闪烁其词,说大了再让我看。每年她都用这样的话把我的钱骗走,又每一年都用谎言搪塞我的追问。我每年都问我有多少钱了,并不是真想要那些钱,只是想看她慌张演戏的样子,可怜又可悲。我很少跟父母沟通,因为他们不值得信任和依赖。

我相信这样的家长定是不在少数,此时压岁钱失去了过年时亲属对孩子的赠与意义,只是仅在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与本应是压岁钱的直接关联者——孩子没有任何关联。

哪怕是对这些钱做出一定的管控,让孩子学会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钱,避免造成其消费主义和攀比的心态、亦或是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孩子的金钱观,甚至是把这些钱在得到孩子的允许下捐助给慈善事业,培养其仁爱之心,也比仅仅是拿走这些钱并搪塞上两句拿走这些钱的理由要好得多。

但大部分家长没有这样做。

如果认为孩子的钱就是自己的钱,自己的钱以后也是孩子的钱,这体现的是一种病态的教育思想。

不少国内的家长将孩子认为是自己的附属品,甚至秉承着"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旧时代扭曲的思想(参考前些年的戒网瘾学校事件),肆意对孩子的财产权进行管控(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孩子也只能在家长的权威和传统的道德观念间妥协),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况。

如果将孩子和家长一体化,即使家长不以为然,这也是在向孩子潜移默化地传递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参考啃老族)。

我不否认一部分家长确实在此时正确树立了孩子的金钱观,培养了其独立合理用钱的意识,

但丝毫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甚至可上升到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完全忽视),不对金钱教育加以重视(甚至是对金钱观的教育如性教育那样闭口不谈)的家长们,甚至都不值得废太多心思和笔墨去批判了。

这样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么?

这样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害,很大程度上影响亲子关系么?

这样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对金钱的态度么?

孩子的金钱教育该被如此轻视么?

或者再上升(亦或说是扯远)一点:

家长带来的教育该如这般唯分数论的么?

......

不少人通过理财、投资获得了成功而跻身中产阶级行列,而我相信他们的家长一定从幼时就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加以重视,他们从幼时学会了管理自己的金钱,学会了理财与投资,即使没有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取得上述的成功,他们也在同龄人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弗洛伊德是将金钱和自控能力和独立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这足以说明金钱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那些没有从小接受到好的金钱教育的孩子,不会有报复性消费、超前消费、攀比心理、消费主义心态么?这些对他的成长过程乃至整个人生不会有影响么?

教育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那一纸数字的沉浮上。

当然如果要重视金钱教育,还有教育资源问题、家长在个人工作和对后代的教育之间的权衡等可以展开的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此不做赘述。

希望中国的教育思想能够有所改观,认识到仅由压岁钱的管理这一件小事上引发的思考——金钱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以我常用的那个句式收束全篇:中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QC项目组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意义的礼尚往来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