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刷微博看到
罗勒酱的一条动态——她画了九种现代人的心理画像,或者说,症状。比如“讨好上瘾者“、“打电话恐惧症”......都是常见又普遍的。甚至有好几种症状,和我的日常行为一模一样,简直准得可怕。
这条微博下,人人都在对号入座,认领病症,然后倾诉自己类似的生活习惯。
想起她在这条微博的开头配文:
“生活在这个年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病态。”
突然觉得在评论中高呼悲惨的人们都有些可爱。
生活很难熬啊,所以给自己加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症,在苛刻的成人世界中,找到一点让自己喘息的理由。
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迎战。
关于这九种人格综合症,我又多延伸了一些解释,想知道你是哪种人格吗?
往下看就知道了。
1
/删朋友圈癌/
“所有的朋友圈都是一次性的,读完就没了”
最大的特征是朋友圈数量会保持在一定数量内,大概2-3屏能看完的程度(如果不行就改成三天可见)。
其实很喜欢发朋友圈,发之前会p图、斟酌文案以及标点几十次不等。
发完朋友圈会不停看手机,显示“1条新消息”就会很开心,但故意不点开,攒到几十条的时候可能会截个图留存(几率很小)。
有至少10个分组。
本质是极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希望营造出的形象特征:高冷,高级,社交能手。
会在深夜发一些(看起来)掏心掏肺的话,期待别人看到,又不希望别人看到。
“醒了删”重度患者。
2
/付出恐惧症/
“想让他付出多少,必须成倍给予”
在友情爱情亲情里都属于小心翼翼的一类人。
与其说是不敢付出,不如说是害怕自己付出得比对方多。
会暗自做各种比较:暗恋一个男生,先表白是不是太掉份了?
她去年没给我发生日祝福,今年我还要给她发吗?
并且觉得这样很累。
笃信七堇年的“感情是一杯酒”理论,上一个人碰洒了就只能往酒里兑水——反正只有越来越淡的份。
如果问他们为什么小心翼翼,他们可能会回答: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3
/沉默型话痨/
“线上线下多重人格随意转换”
微博上:
骚话十级学者。
放彩虹屁给爱豆打call不在话下,表白喜欢的博主张口就来。
有比现实强烈一万倍的表达欲和倾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