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铮教授
心理学哲学博士、国内知名格式塔心理咨询专家
格式塔疗法的创立者,是德国心理学家F.Perls,他曾是一位职业精神分析医师。他基于精神分析的治疗实践,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东方禅学,创立了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治疗师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帮来访者找到“完整的人”的感受,而非感受的碎片或遗失了什么(F.Perls,)。
通过注重个体此时此刻的感觉、感受,激发其内在的探索,发现自我的“未完成事件”改变自我的“干扰模式”,让自我有更多的选择。
格式塔疗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广泛运用到家庭治疗领域,在美国曾一度作为一种体验式家庭治疗指南(R.Bauer,)。
上个世纪90年代,J.Zinker和S.Nevis在家庭和夫妻关系的治疗中创造了“接触\消退”的接触理论,越来越多的格式塔治疗师将格式塔疗法运用到家庭治疗中,创立了格式塔家庭治疗模式(G.Salonia,)。
近年来,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将格式塔技术运用到家庭教育过程中,以生态家庭系统为整体,以格式塔接触循环理论为根基,运用现象学的呈现技术为路径,提升家庭成员的觉察力,从而完善家庭成员的自我功能,修通家庭成员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格式塔家庭咨询会谈模式,既可以作为一种家庭治疗的模式,对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的康复,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沟通与谈话手段,提升家庭幸福感。
今年大会,王铮教授将为大家带来“格式塔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主题演讲,期待能听到更多格式塔心理技术的精髓!
众所周知,在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体系中,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决定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对话”又是咨访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如,精神分析中的意象对话,认知行为治疗中的ACT疗法,人本存在主义取向的完形疗法,以及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合作对话等,都强调了对话对于治疗的作用及意义。
在众多流派中,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进程中“对话”的特征做了以下梳理:
Goldstein是机体论的创始人,他是皮尔斯的老师,第一个用格式塔心理学治愈神经症的德国精神病学家。
Goldstein的名著《生命体》一书中曾写道,“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异的,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这种差异性,让人有了产生关系的可能性,治疗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尊重差异”。
是的,在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进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对话的接触,塑造彼此的场域,彼此的差异,从而建立良好的图像,产生接触的体验,这种体验带给自身“是我”和“非我”之间的边界。
正如MartinBuber在《我与你》中论述的那样:当“我”与“你”相遇时,我不再是一经验物、利用物的主体,不是为了满足我的任何需要,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如所谓“爱的需要”)而与其建立“关系”。
因为,“你”便是世界,便是生命,便是神明。“你”即是世界,其外无物存在,“你”无须仰仗他物,无须有待于他物。
“你”即是绝对在者,我不可拿“你”与其他在者相比较,我不可冷静地分析“你”,认识“你”,因为这一切都意味着,我把“你”置身于偶然性的操纵之下。”
因此,格式塔治疗师对咨询与治疗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参与对话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分析,解释,评判,操纵来访者,因为那样就不是“我你关系”的对话。
这种“我你关系”的对话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