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杭年轻人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
生活不止一种样子,城市也从来不止一面,什么样的人最能代表一座城市呢?
这些年轻人有话说。
北京爽利青年
“北京青年什么样儿?飒,爽利,说干就干。”刚到夏天就辞职搬到鼓楼胡同的小北,边摇着蒲扇边摇着头说。
“……就像你辞职一样?”
“害,上班多没劲啊,放个暑假歇歇。”
原来的室友从西二旗搬去了大望路,从此南北两隔,再也不复相见。
小北每天在胡同的咖啡厅打个盹,下午去朋友的复古市集帮忙看摊儿。晚上听一场jazzjam,喝几杯混了过多汽水的鸡尾酒,转场到三里屯的小巷子里抿几口威士忌。浪荡文艺青年好像最喜欢在北京生活,也最喜欢住在胡同。
北京是滋养灵感的沃土。
以前和小北约livehouse的那帮人,因为场地活动限制逐渐变成了群聊网友,再过一阵就变成了“沉默是金”群。
有的改去研究黑胶,日渐沉迷于来自时光机的“雅乐”;有的转头自己摆弄乐器,捯饬半年在豆瓣“不露脸乐器大赛”上传了第一支羞涩的演奏视频,也能自称百分之一个音乐人了。
“夏天过完了,打算什么时候去上班啊?”
“不上班不也活着呢吗?哎,周末录个demo走不走?”
上海讲究青年
“上海青年什么样儿?精致,讲究。”中午在静安慢慢吃brunch的小海捋了捋刚刚在理发店精心洗护过的头发说。
走在遮天的梧桐路下,凝固了旧时光的欧式建筑静静伫立,这里没有车流与人流的拥挤,从来不缺别具特色的小店和小馆子。
“去武康路拍照的都是游客,来巨鹿路的才是真懂上海的人,”小海不紧不慢地说:“这里才是比武康路成名早得多的‘上海第一文艺马路’。”
从最早的海派文化开始,上海一直得益于博览众长和包罗万象的城市特质,上海青年最痛恨随波逐流和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憋着一口气“阿拉就是不一样的烟火”,这股子劲儿让这座城市永远生机勃勃。
所以逼一个上海年轻人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精力饱满,下班一头扎进自己的生活中,打球酒会剧本杀,读书蹦迪听爵士。
但在工作时间,上海青年也毫不马虎,他们永远期待开启一个还未被触及到的新领域,一个不够完美的细节可以死磕到底。
“新店,冲吗?”
新想法、新创意、新点子、新去处,是永远能撩动上海青年神经的东西。
广州闲适青年
“广州青年什么样儿?幸福?哈哈哈。”下午6点,拎着一份肠粉悠悠回家的阿广说。
在快节奏的一线城市里,广州年轻人的画风好像有点不一样。这里的“内卷”只限于美食——谁家的牛杂烧卤更够味、谁家的肠粉更细滑、谁家新出的蛋挞口味更别具一格。
美食多样,房价友好,佛系不卷,曾经在其他城市受伤碰壁的过劳社畜们,就这么被广州的一口甜给治愈了。
“在广州,除了赶三号线,我就没有什么着急的事。”脱离被动加班的阿广,看上去精神气也开始有了广式的闲适。
在街边等一杯凉茶做好,逗鸟看花,不怕热的话尽情抬头看云,顺便和楼下老爷爷聊个天,不盯着手机,好像就没那么多焦虑。阿广时隔多年又重新拿起了画笔。
生活有缝隙,灵感才有机会蓬勃生长。这是广州青年从生活中悟到的真理。
深圳奋斗青年
“深圳青年什么样儿?快。”刚毕业的阿深西装革履,脚步匆匆,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过马路也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