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毅,埃森哲数字服务大中华区主管、董事总经理
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应该滥用数字技术去过度打扰消费者,而是要通过加强对人际联系的投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客户体验来赢得消费者的长久喜爱。
美国《纽约客》杂志的时事漫画家大卫?塞普雷斯曾经说过:“在物质尚不发达的过去,似乎一切都显得更好。”如今,伴随着“一切皆数字化”,我们拥有了反应空前过度的市场。然而,高速创新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即无穷无尽的选择。从苹果商店里的多万款应用,到超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牛奶品牌,我们在生活的每个环节都不得不做出选择。
塞普雷斯的怀旧漫画:书籍也许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最美好的“非数字化内容分发设备”。
但是更多真的意味着更好吗?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加轻而易举地接触到消费者。许多商家因此不加节制地应用数字技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过多的数字化互动是一种打扰。而当多个供应商同时用类似信息“轰炸”他们时,消费者并不会有任何独特或者个性化的感觉。与之相反,他们会感觉商家正利用数字技术在“消费”他们。
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让消费者身心俱疲,并且导致他们的满意度下降。埃森哲的最新调研发现,年,83%的受访中国消费者因为对服务质量不满而更换商家。其中,率先拥抱数字变革的零售业、银行业和网络服务业提供商收获了最多的差评。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在这些中国商家流失的客户当中,超过四分之一表示将永远不会再次光顾。由此可见,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以及缺乏人性化服务,正在使得中国企业流失而非赢得客户。
过犹不及,数字化不是万能的
许多中国企业认为,只要应用了数字技术就可以迎来丰厚的回报;实现优质客户体验的关键,也只在于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有多高。但事实上,这些企业陷入了以下误区,而它们在数字化上的大举投资,也并没有能够帮助它们赢得所期望的客户忠诚度。
误区一:中国消费者只喜欢数字渠道?其实,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客户体验,因此不论是数字渠道还是传统渠道,都对企业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非常重视商品实物以及实体店体验。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实体店服务是获得定制化体验的最佳渠道。65%的受访者则表示,相比在线服务,他们更加愿意通过面对面的展示来购买新款产品或者升级产品。
误区二:数字渠道的顾客能够为企业带来最丰厚的盈利?这一想法主要源自于企业认为数字渠道的成本低廉。然而研究发现,娴熟地穿梭于数字和传统等多渠道的消费者,才是企业应该抓住的高利润客户。在与商家的互动当中,多渠道消费者相比单一数字渠道客户而言,更容易被商家打动,并且为其进行口碑营销;而单一数字渠道的消费者则更容易因为更低的价格或者更好的体验,切换到别的商家。
误区三:使用人工客户服务只会增加成本?恰恰相反,企业需要提供的是超越客户期望的个性化服务,数字化在线互动无法完全取代人工客户服务。研究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访中国消费者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非数字渠道),来解决客户服务问题,并且获得专业建议。近八成的受访中国消费者表示,如果服务提供商能够确保更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他们甚至愿意为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诚然,完全依赖于数字互动的企业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它们对于客户的影响力,但是它们却因此而“疏远”了其最有价值的客户,同时失去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体验所能够带来的交叉销售的机会。事实上,许多企业正在逼近一个临界点,它们从数字技术和渠道所获得的收益,并不能够抵消其一味倚赖数字技术所付出的巨大投入。
释放“人”力,打动人心
以上这些研究发现,并不是说明投资数字技术是错误的,这显然是矫枉过正。数字化仍然是企业的营销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如果企业只注重投资于数字能力,而忽略了人际互动,那么将无法满足当今中国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换言之,如果企业希望赢得消费者的长久青睐,就必须在数字化客户服务和传统客户服务之间均衡投入。
首先,企业应该将人和实体因素重新纳入客户服务,重新思考投资战略,确保企业的服务能够提供综合、完整、令人满意的客户体验。
例如,美国万通保险公司为了发掘千禧一代年轻人的市场,针对目标客户推出了一套覆盖全渠道的理财规划大师课程—“成人社会”。该平台不仅为用户传授数字化、在线的理财知识,还通过面授课堂、宣讲展位、图书馆和咖啡厅等线下渠道,与客户建立直接的联系,并且为他们提供理财知识与相应的服务。
“成人社会”的课堂去年底突然出现在美国的波士顿郊外。
其次,帮助客户轻松切换渠道,获得无缝体验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打造完善的客户服务渠道,使消费者能够顺畅地在数字互动和人际互动之间自由选择。
例如,网上商城亚马逊在去年年底开设了其第一家实体店AmazonBooks。书店里陈列的6,多种图书,全部都是经过大数据分析筛选而出的。不同于一般书店以书脊面面对读者的形式,店内的商品书全部都是正面朝上,每本书的下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