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职业培训
用心疏,不堵
用理导,不纵
编者语:『心晴』是薪情丨健康福利中心推出的心理健康专栏,内容涵盖职场、校园、人际交往、情感、婚恋、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各个领域……孩子沉迷网络源于他的挫折体验。成迷网络是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现在令不少家长挠头的烦心事,在分析原因之前需要厘清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沉迷不等于成瘾。一个行为称其为成瘾是需要一定的衡量指标的。首先,因心理需要而过度使用网络导致影响学习成绩,这叫网络依赖,只是轻度症状;第二,明知危害,但是自我无力控制导致缺课,沉溺其中,这叫网络沉迷,属于中度症状;第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者缺失导致辍学,这才叫网络成瘾症,属于重度症状的范畴。事实上,真正沉迷手机的孩子只有10%。这是家长们过于焦虑,轻易的给到了孩子成瘾的定义和标签。
第二个概念,网络沉迷或成瘾行为中有着正面的价值。任何一个性格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其正面的价值,而往往是我们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一些行为走向了恶性循环。仔细想想,孩子网络成瘾,说明他至少还有对网络、对游戏的兴趣,不是严重的抑郁症。再者至少自杀的可能性小,他还有寄托,还有想做的事儿。
第三,所有成瘾行为都需要执着坚持的精神。孩子网络成瘾就是在锻炼执着坚持的精神,如果把这种精神引导好,以后回归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一定会很有成就。
第四,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和释放,避免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迷恋网络的行为,先不要着急抓狂,因为孩子不一定成瘾,即使成瘾了,也不是一文不可取。
那么孩子为何会网络成瘾呢?
因为挫折体验严重。由于青少年人格成长的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体验,心理需求满足感缺失,而网络特性提供了青少年实现心理需求满足感的一切条件和机会,网络成瘾是青少年社会生活中心理挫折的补偿性行为,因此挫折越严重,网络成瘾的概率越高。
挫折体验首先源于心里满足感缺失,比如学业失败信心缺失,师生对立老师不喜欢,被同学孤立没有朋友,父母否定成就感不足,学校生活适应受阻、郁闷等等,都会导致孩子心理满足感缺失,如果现实中郁闷、自卑、缺乏成就感、得不到尊重和认可,那么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就可想而知了。为何会存在“士为知己者死”这一说法呢?因为人最高级的基本需求是尊重和自我实现,为了这个需求可以去死。在网络游戏中,孩子可以化身为万人膜拜的大侠,也可以拥有高超的能力,这种心理满足感,对孩子来说是很难抗拒的。
其次,挫折体验源于家庭对孩子的过度溺爱。由于被过度溺爱,孩子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情绪失控、人际挫折、不被社会所接纳;生活能力低下,导致自卑缺失,生活无动力;缺乏生存压力、缺乏目标,导致享乐成沦;缺乏挫折体验、缺乏反对者导致抗挫折能力欠缺;意志力薄弱,导致坚持性差、自控力低,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由于平时心中无他人,情感冷漠,缺少快乐体验,导致共情能力缺失。由于平时没有吃过苦,缺少运动,缺少痛苦体验,内在无力感强烈等等,这些我们称之为溺爱综合症。一个长期被溺爱的孩子,最终只能是低能儿。越缺少挫折锻炼,越会体验到更多的挫折,网络成瘾的概率也就越高。
挫折体验还源于其他很多方面,例如:离婚伤害、亲子对立、父母否定、师源伤害、情感挫折、同辈伤害、性困惑等等。总之就是,假如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不如意,家庭和学校给他带来的是挫折体验,不能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而网络符合他的需求,能给他带来快乐,他就会迷恋、会依赖。
孩子是家庭环境的产物,孩子的现状有我们家长的原因,孩子的改变来源于我们家长的改变。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成迷网络,作为家长首先要停止指责和抱怨;二是静下心来查找原因,并做深刻的自我反思,要准确解读孩子的心灵,还要接受孩子的逆反;三还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四要共情孩子,先跟后带,先跟后带就是说先共情接纳孩子,再引领和帮助孩子。
必须强调一点:父母的脸色决定孩子的情绪,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哪怕你再生气,再着急,也请控制好你的表情和你的言行。作者:刘亚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领域:婚姻家庭辅导、青少年心理成长咨询、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咨询、职场压力与情绪管理等。联系我们
诸诸老师:-更多服务,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