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只因他们是少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号召各级*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今天漫语心理向大家推荐“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早期识别”,希望帮助更多家长和老师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合理应对问题。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青少年对来自学校、家庭、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都成百倍的大于过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如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许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
婴幼儿期(0-3岁)婴幼儿期孩子的问题与发育相关,比如有的孩子走路晚,有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或精细动作不好,还有的孩子说话比较晚。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都没有语言,建议医院或者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做评估,属于正常的发育迟缓跟病态的发育障碍问题,采取的策略不同。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又缺乏危险意识。但是,若养育者过度紧张和焦虑,限制孩子的一切活动,不让他做任何尝试,这样孩子在后面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
学龄前期(4-6岁)学龄前期孩子的常见问题:
1、发育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会表现出来不合群、孤僻、独来独往,再结合他走路晚、说话晚的问题,则要排除发育方面的常见疾病孤独症(自闭症)。如果孩子表现出过于好动,可能也需要做评估。
2、分离焦虑。孩子刚上幼儿园特别爱哭闹,有的孩子晚上会哭醒、咬指甲、反复说肚子疼,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任何问题,这样的一些行为表现则是孩子存在分离焦虑。
3、不良行为。比如发脾气、摔东西、打人或者是骂人。有的孩子存在不良的进食习惯,比如挑食、吃饭时必须看电视否则就不吃饭,家长可能会给他追着喂饭等。
学龄期(6-12岁)学龄期阶段孩子的发育问题依然存在,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比较多或表现超出同龄孩子活动量的一些行为。需要注意孩子是神经发育的问题,还是家长养育方式的问题,医院做评估。
另外一类是自闭症的孩子,小学之后“不合群”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学龄期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如:焦虑、烦躁、抑郁,尤其是五六年级开始,孩子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业越来越多。再遇到同伴关系不良,校园欺凌的情况,孩子情绪就不好。
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