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青少年有哪些突出的心理问题,该怎么办
TUhjnbcbe - 2022/10/11 9:29:00
北京好荨麻疹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56.html

案例:孩子们怎么了?

去年六月十三日,内蒙古某小学六年级一位年仅13岁的女孩因不堪抑郁症折磨,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

某高三女学生,因一次大型模拟考试没有考好,从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出现了烦躁焦虑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年,导致其学习效率也有明显下降,她不敢面对考试,感到非常焦虑和痛苦;

刚进入小学的小男孩李某,非常聪明,但就是坐不住,上课插话,小动作多,甚至随便下座位,扰乱课堂纪律,不服管教,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向其父母“告状”,父母发现孩子屡教不改,很头疼,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多动症;

小学二年级男孩张某,总是喜欢把铅笔削得很尖,没写几个字就要重削一次铅笔,不管妈妈怎么解释都不听,铅笔没削尖就拒绝写作业,导致每天作业都写到很晚,后来发展到喜欢各种尖的东西;

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元钱;5月,北京某中学生李某因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没收了玩游戏的手机,李某在索要无果的情况下,从11楼跳楼身亡,隔天后其母悲痛至极亦跳楼身亡;

初中女生王某,之前成绩特别好,自从上了初中认识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后,就开始偷偷和该男孩交往,致使成绩严重退步,她不再像之前那么刻苦了,而是非常注重穿衣打扮,花很多时间打扮自己,而且父母一批评就发脾气,情绪波动很大;

……

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对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极易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而且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持续到成年时期,影响其学业成就、工作和社会交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

然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有研究显示: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患病率较高,总患病率为15.6%,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就上海市而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4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就诊人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呈现低龄化趋势,7-10岁人数最多,11-14岁次之。

小知识-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我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为适应性问题和疾病性问题。前者主要是厌学、叛逆、自制力差、自卑、适应不良、情感问题等;后者主要是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问题一般是由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适应性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但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则需要进行治疗,有时需要服用药物,这时需要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现实中,孩子如果有适应不良问题,极少有家长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只有在孩子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自己办法用尽,忍无可忍时才会寻求专业帮助,故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后者,主要有多动症、网络成瘾、儿童抑郁症、考试焦虑症、强迫症,以及早恋等几方面。

儿童青少年突出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多动症(ADHD)

多动症也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在实践工作中多见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这类儿童大脑发育迟缓,思想和行为显得比同龄人幼稚一些。国内外调查发现ADHD患病率为3%-7%,男孩多于女孩。多动症的病因繁杂,主因是生理和(或)环境。

ADHD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冲动,同时还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例如听课质量不高、学习成绩差、做事随心所欲、规则意识差,被父母和老师教育时,常常态度很好,但屡教不改等。

多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除了对其学业造成直接的影响外,还可能会发展出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有1%-2%的患儿甚至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另外,部分患儿到了成年后仍有症状,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业、工作和生活,破坏极大。故家长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积极治疗。

对策:

1.核心治疗方法:药物+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是利他林、专注达、择思达;

行为干预-调整行为习惯,如时间管理、拖拉、粗心)、自制力差等;

2.心理调整认知,即想法;

3.注意力训练:听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等;若训练得当,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4.感觉统合训练:如果感统失调的话,需要同时参加感统训练;

5.家庭教育:使家长懂得儿童的心理,并知晓多动症的一些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在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善;

6.其他:中医、脑电波生物反馈疗法等;

7.寻求专业帮助。

二、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者长时间使用网络,对互联网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一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对于部分儿童来说,网瘾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上网打游戏者占到64.2%,其中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令很多家长头疼不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原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几方面。

毫无疑问,大部分家长对于网瘾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带来的弊端很多,一方面让家长感到十分无奈无助、痛苦不已;另一方面,尤其是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来说,更是严重影响与损害了其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比如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荒废了学业,影响了孩子品行与人格的正常发展,破坏了亲子关系等。

对策:

网瘾治疗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调整。即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要说教,在此基础上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讨论上网这一行为的弊端,然后给予一些实际的帮助与推动,比如监督等。

2.系统脱敏法。家庭和孩子协商制定计划,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上网的时间,最终达以偶尔上网或不上网,从而使孩子摆脱网瘾。这一方法原理简单,贵在坚持。

3.代替疗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寻找上网的替代物,比如阅读、游泳、打球、旅游等,从而减少甚至替代上网。

4.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比较有效,共原理是一旦出现“靶行为”,即父母希望出现的行为,比如一天未上网,即马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从而帮助孩子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从而慢慢减少上网。

5.服用药物。对于难以控制,且带有冲动或强迫症状的,需要考虑配合药物。治疗网瘾的药物主要为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药这两大类。必要时还需要住院治疗。

特别地:

1.网瘾患者并未摄入任何物质,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行为成瘾。所以应未雨绸缪,预防为主。不要等到孩子病入膏肓,才追悔莫及,家长一定要重视。

2.不建议把孩子送到一些使用“电击”手段治疗网瘾的机构,这样看起来家长是轻松了许多,但对孩子可能会造成另一种心理伤害,慎用。

三、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主要症状为: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自卑自责,自残/自杀表现,空虚无聊、无助无望、离家出走,以及头痛、腹部疼痛等。美国研究者发现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上升至5%-10%,10岁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但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

儿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家庭因素,应激生活事件,以及社会支持等。其中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父母离异,被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的孩子容易抑郁,而多给予孩子理解和关爱,则能减少其症状或患病率。另外,家庭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人际关系差的儿童青少年易患抑郁,而重大的生活事件,比如被退学等,也易使孩子抑郁。

抑郁症让孩子很痛苦,有的甚至会走极端,也让家人苦不堪言,甚至追悔莫及。所以必须要加以重视,早发现、早干预。

对策:

有些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后在数周内可以自愈,但持续6周以上有明显症状者则需要进行干预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抗抑郁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等。

2.心理治疗。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治疗、心理剧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CBT)被大量证据证明可以有效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3.电痉挛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自杀倾向、木僵或拒食的患儿,是防自杀的应急手段,但1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4.改变家庭环境。如努力为孩子营造较好的物质环境,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过度惩罚,也不过度控制、干涉,或过度溺爱和保护孩子,遇到事情时多倾听,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多理解孩子,学会尊重孩子,多给予一些情感支持与温暖,并及时解决孩子遇到的一些问题等,从而减少孩子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四、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个体对考试过于紧张,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而形成的一种高度忧虑的负性情绪,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考前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香,十分焦急,容易发火;考试时紧张、焦虑、手心冒汗,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等,严重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养方式等。

研究与实践都表明:在考试时适当的焦虑,可以使成绩达至最高。但考试时过度的焦虑则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人的认知、情感、心理状态及人格也会造成一定损害。

对策: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考试焦虑症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对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以情绪为中心的行为治疗、以认知为中心的认知治疗和以技能为中心的学习和考试技能训练,且以综合性治疗为佳。

2.药物治疗。考试焦虑在必要时需要服用药物。

3.教养方式。除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外,为了避免孩子考试时过于焦虑,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不对孩子过度施压,不设定过高的标准;不过度控制与干涉孩子,也不拒绝、否认孩子的进步。研究显示,来自家长的温暖、理解,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

五、儿童强迫症(OCD)

儿童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童期情绪障碍。国外调查显示少年人口的患病率为0.8%,终身患病率为1.9%。10%起病于7岁前,发病平均年龄为9-12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且三分之二的人被诊断后的2-14年,仍持续有这种障碍。其主要病因是遗传、脑损害、神经递质异常,以及自身心理因素、父母过分追求完美等。

其表现主要是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前者是思想上的,后者是行为上的,有的孩子两者都有。强迫观念主要有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对立,以及强迫性地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等。儿童的强迫行为主要有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检查、强迫性的仪式动作等。比如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第二天要用到的书本、反复数数等,再如有的孩子铅笔必须要削尖才会用,有的孩子会不停地闻东西等,其目的是缓解焦虑。这些强迫症状的出现往往伴有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患儿的饮食、睡眠、学习效率,以及人际交往等。

对策:

1.药物治疗。这是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所用的药物一般有舍曲林、氟西汀等。

2.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是最常用的能成功治疗儿童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如通过和孩子“辩论”,让他的想法有所改变;另外行为治疗则更加直接,可使强迫思想和行为的频率下降。

3.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父母的焦虑,纠正其不当养育方法,比如对孩子十分苛求等;同时鼓励家长为孩子建立典范行为以影响孩子,比如家长不再凡事追求十全十美等。另外,父母过于严厉和惩罚,也会导致孩子症状加重,使其不断地重复无意义的思想和行为来缓解焦虑。所以,建议家长改变这种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遇到事情及时沟通、积极支持,从而让孩子不那么紧张和焦虑,间接减少其强迫症状。

六、早恋

早恋指未满16周岁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进入青春期后,有些青少年会对自己喜欢的异性产生爱慕倾向,甚至会主动接受并交往。早恋是朦胧的、矛盾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少部分青少年而言,可能会成为努力的动力,但对于另外的一些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影响到其学业与生活;有些孩子可能只看对方的外表,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虑,有些甚至会偷食禁果。使父母,尤其是女孩的父母闻之色变。

早恋的类型一般有: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愉悦型、补偿型、逆反型和病理型。无论哪一种,家长都需要重视起来。但早恋不是“老虎”,如果引导得当,会变成孩子努力的动力;但是其弊端也必须重视起来,毕竟对于学业较重的青少年来说,分出一部分时间、精力来,不但可能会影响学业,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得不偿失。

对策:

1.尊重理解孩子,加强情感沟通

有多少家长在听闻自己的孩子居然早恋时,能淡定的?很多都如临大敌,在沟通失败后,就会把自己的不满与恼怒发泄到孩子身上,比如对孩子冷嘲热讽、粗暴训斥、限制行动、言行过激、体罚压制等,但仍然于事无补时,感到十分无助。其实,这时候,您要做的首先是尊重孩子,尊重他(她)的选择,并表示理解。让孩子愿意开口表达,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然后和他(她)一起面对,而责骂只会让青春期的孩子反感,不愿意交流。故处理早恋的第一步是让孩子信任自己,愿意交流。

2.探讨提高认知,正确对待早恋

十几岁的孩子看问题,毕竟比较单纯,家长在取得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把你当朋友一般倾诉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孩子坦诚地沟通早恋这件事,甚至可以一起做个SWOT分析,即把早恋的好处、坏处、挑战、机会都一一列出来,每一种可能都和孩子一起设想一下可能的未来,从而提高孩子对早恋的认识,使正确对待早恋。同时,如果双方能在尊重、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再制定一个行为干预方案,让孩子努力去执行,同时家长给予一定的推动和监督,相信很多孩子是很乐意的。

3.及时联系老师,寻求老师支持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现象时,如果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比如,可以请老师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别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当出现问题时,比如被其他同学起哄时,老师也可以帮孩子解解围,保护好青春期孩子稚嫩的心灵;或是由老师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谈,可能比家长自己谈话效果更好;尤其是有实际的执行方案时,由老师参与监督,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动力。

4.优化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关爱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爱的环境,让孩子在家里能感觉到关爱,而不需要通过早恋的方式在外面获取;其次家长要控制在子女面前有某些过分亲昵的行为;再次,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越不让做的事越想做,喜欢对着干,究其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要独立,想要掌控,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特权、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其心理需求。然后在早恋这件事上,不特别强势干涉,在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孩子的合作时,他(她)会更加理解父母,也更愿意配合。

5.给予适当支持,鼓励解决问题

首先家长要给予孩子一些支持,比如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探讨,并寻求解决方案,并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其次,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并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当孩子准备放手好好学习,但对方还老是缠着自己时怎么办?此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出谋划策,但让孩子自己去执行,并在此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支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在必要时也可以帮孩子出面。

*如需要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图片均自摄图网,已授权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内外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现状裴永光刘可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年03月第22卷第3期P-;

[2]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丁文清周苗宋菲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07期P55-61、65;

[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韩伟斌预防医学论坛.12P13-15;

[4]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基于上海市3家医院的调查结果薛云云《中国卫生*策研究》年02期P69-73;

[5]国内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张喜转经济研究导刊年第20期总第期P-、;

[6]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浅论冯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年12月第12卷第4期P-;

[7]少儿常见病预防与治疗杜亚松于得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年11月第1版;

[8]CNNIC: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9]百度百科;

[10]考试焦虑量表(TAS)在北京市中学生中的适用性宋飞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年第16卷第6期P-,。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青少年有哪些突出的心理问题,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