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都有坐不住、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看着孩子跟“永动机”似的一刻不消停地上蹿下跳,好多家长或许都暗自思量过“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这个问题。
如何才能做到不轻易去给顽皮好动的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同时不放过真正的“多动症”?常爸采访了北大六院的曹庆久教授。
专家介绍
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儿童病房主任,从事儿童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近年来主要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的课题,已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
1多动症的概念和发病原因
常爸:什么是多动症,一般会有多少孩子患这种病症?
曹庆久:多动症全称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为ADHD,是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患病率约为5%,按照这个患病率,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大概会有一两个孩子会有注意缺陷多动问题。
多动症并非仅仅表现为多动和冲动,还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
具体说,多动症分为三种不同的亚型。
一种以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主要表现,叫注意力缺陷型,这类患儿以注意力不能集中为突出表现,多动、冲动问题不太突出。具体表现为上课时容易发呆走神,小动作比较多,总是摆弄一些文具;在家做作业比较慢、拖拉,边做边玩,需要家长看着;文具容易丢,容易忘事、分心,做作业时一有动静就被吸引过去,不能专心做功课等。
还有一种以活动多、行为比较冲动以主要临床表现,叫多动冲动型,注意力缺陷并不太明显。这类孩子不闲着,常常蹦上跳下,上课时坐不住,课间打闹多;话多,做事没耐心,老师讲课时容易插嘴、老师话没完就抢着回答等。
如果孩子既有注意力不能集中,又有多动冲动的表现,则为混合型。
常爸:“多动症”的引发因素是什么?
曹庆久:多动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而先天/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约为80%。
遗传方面,多动症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患多动症的几率很高;医学上目前也发现多动症的易感基因。对于多动症的大脑的研究也发现,这些孩子的大脑发育较正常儿童晚了3~5年。环境方面,比如母亲怀孕期间抽烟、饮酒,环境污染,如铅超标等因素,也跟多动症有很大关系。
此外,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有一定的关系。管教方式不一,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2如何判断多动症和活泼好动
常爸:好多问题孩子的家长都觉得,我的孩子只是过于调皮;反而有一些正常孩子的家长常常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调皮好动和多动症如何区别呢?
曹庆久: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孩子有没有多动症的症状,可以使用量表(附后)评估。
同时,还要看孩子的多动和注意力缺陷症状是不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景,广泛存在——在家里、在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所都是这样。
第三就是孩子的这种症状会给他造成一些损害。比如虽然聪明,但是成绩不好,或者在学校老是被老师批评,有很多行为问题,老师要求家长陪读之类的。
还有一点就是年龄的要求。一般来说,多动行为出现在12岁以前。另外还要排除其他病症。比如在儿童期常见的别的精神障碍,分裂症,以及情绪或情感方面出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注意力和多动的表现,是不断发展的,小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更短暂,多动更明显,所以判断一个孩子要以同龄人为参考。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发展、多动行为发育一般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常爸:所以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事、学习容易分神也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曹庆久:一方面看程度,看他与同龄孩子相比是不是注意力更加不能集中、活动更多;还要看症状是否在多种场合广泛存在;另外就是看这种症状对他的影响。
常爸:很多家长会问,我家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那这种孩子是不是就能排除多动症?
曹庆久:多动孩子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的缺陷,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往往做不到,比如明明知道上课听讲很重要,但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即使在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能排除有多动症的可能。
3多动症如何确诊
常爸: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带孩子去医疗机构诊断是否患有多动症?
曹庆久:前面已说过,如果症状已经影响到孩子的一些功能、对于学习生活有影响,或者有的孩子自己感觉很烦恼,注意力不能集中。这些情况下就应该带孩子去就诊。
常爸:您刚才提到的评估量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曹庆久:这个量表在临床上经常用来筛查多动症问题,没有年龄的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跟同龄儿童进行对比。
18条中9条属于注意力缺陷症状,另外9条属于多动冲动的症状。在这个量表中,如果孩子在“注意力缺陷”症状中有6条或者6条以上表现为“常常”或者“总是”,则孩子有注意力缺陷症状,在“多动/冲动”的症状中有6条或者6条以上表现为“常常”或者“总是”,则孩子存在多动及冲动症状。
(常爸提醒:可能有一些幼儿家长看到这个量表,会说“天啊,我们家孩子好像每条都吻合”,请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与同龄人做对比,不要对孩子做出超越他年龄的要求。)
常爸:单凭家长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诊断多动症了吗?
曹庆久:虽然家长提供的病史是诊断多动症的重要参考之一,但家长对孩子容易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或者主观判断。
除了医生的问诊、观察,还有一个信息来源是学校,很多孩子来就诊就是因为老师的建议。老师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全面,对医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老师可以把孩子放班级里跟其他学生比较,比如这个孩子比其他学生是不是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上课小动作更多、更加不能遵守纪律。
所以,对于多动症的诊断单靠家长的判断是不够的,要综合医生、不同家长(有些爸爸妈妈可能意见不一致)以及老师,三方面的信息要综合起来。
常爸:多大是多动症的最佳确诊期和治疗期?
曹庆久:学龄期是多动症患儿最常见的就诊期。对于多动症的治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一发现就应该及时治疗,特别是学龄期的孩子。
4多动症的危害和治疗
常爸:有说法认为,多动症不必治疗,孩子长大会自然痊愈,这种看法对吗?
曹庆久:以前的传统观念认为,多动症患儿过了儿童期以后自己会好,但现在国内外的一些追踪随访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患者长大后症状就会消失。有研究提示,65%儿童期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到了成人期仍存在症状,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常爸:对于儿童期和成人期的患者来说,多动症具体会导致哪些危害和影响呢?
曹庆久:ADHD并不仅仅发生在儿童期,而是一种影响终身的疾病。儿童期因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可能会受到老师较多的批评,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同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业方面,多动症的孩子可能很聪明,但成绩不好。
到了青春期以后,容易对家长产生对抗、顶撞,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另外,很多多动症孩子到了青春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成人期的多动症患者做事情更没耐心,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婚姻、工作状态、家庭关系也不会很稳定,会频繁更换工作,职业成就更低;犯罪率较高,美国发现多动症患者交通肇事率比较高,常见的就是超速、酒后驾驶。
常爸:在您的接诊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比较典型的多动症案例?
曹庆久:其实有很多名人患有多动症,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美国奥运冠*“飞鱼”菲尔普斯,他曾在4届奥运会上得了23块金牌。菲尔普斯七八岁的时候被诊断为多动症,成人后也带有很多多动症的症状,曾因吸*、超速、酒后驾驶被美国泳协禁赛。
国内成人多动症的典型案例是锤子手机的CEO罗永浩,曾来北大六院治疗过,在视频中分享过自己吃药后的感受。很多来北医六院门诊看成人多动症的患者,都是因为看了罗永浩的视频才来求医的。
《深圳晚报》对罗永浩患有ADHD的报道。
常爸:多动症是否能够治愈,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否治愈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曹庆久: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是中枢兴奋剂,国内最常用的中枢兴奋剂是哌甲酯。大部分孩子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注意力及多动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能达到正常的标准。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物理的治疗方法和行为训练。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执行功能训练,这些对改善患者的症状都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只是为了控制症状,很难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能把多动症完全治愈。很多家长就想知道怎么“去根”,实际上,多动症症状完全消失的话,靠的是患者本身大脑的发育,治疗只是为了改善症状。尽管如此,积极治疗不仅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并且能减少多动症状对于孩子的影响,使孩子能与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常爸:治疗与否对多动症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曹庆久:在我的门诊中有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这俩孩子都是小学四五年级来看病的,都很聪明,智商都在分以上。俩孩子在治疗前都表现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儿、接老师话茬、小动作多。
其中一个孩子对治疗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一直在服药治疗,大约两三年前参加高考,考取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另一个孩子家里对治疗顾虑比较多,治疗一直断断续续。到初中之后,这个孩子跟家长对抗很厉害。后来高考成绩很不理想,而且跟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很不好,还有抽烟、喝酒等行为。
是不是治疗,能不能有规律地治疗,对于多动症患儿以后的生活还是影响很大的,建议家长一定要积极治疗。
常爸:治疗方面,家长除了积极配合外,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孩子做事情无法专心的时候,是否应该多提醒、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他能集中精力,还是放任不管?
曹庆久:学龄期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年龄越小,家长越要注意行为方面的管理和训练。一对一地管教,对孩子帮助会大更一点。如果孩子做得好,要及时鼓励;做得不好,要有建设性的意见,尽量少批评和体罚,多动症孩子对批评并不太敏感,很容易和家长产生对抗。
另外,对孩子分配任务时,指令要简单明了,容易执行;不要几件事一起说。
做事不专心,家长要适当提醒,但最好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让孩子自己纠正、形成习惯,这样家长的参与能越来越少。
常爸:多动症有没有可能预防,可能的话,如何预防?
曹庆久:预防的话,尽量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抽烟、喝酒;父母的教育方式尽量统一,最大限度避免多动症发生。
早发现,早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注意力缺陷方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公众对孤独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