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方医生,这孩子在暑假期间明明有了很大的好转,怎么开学才几天,又跟以前一样了?”开学才一周,五年级男孩凯凯(化名),就被妈妈带到杭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在方妍彤主任医师面前,妈妈失望而焦急的神情溢于言表:孩子的多动症又犯了。
开学一周,儿童心理健康专家门诊人满为患,来就诊的基本是学龄儿童,以小学高年级为主。方妍彤提到,多动症有个“三年级现象”,进入这个阶段,学业难度增大,不少有注意缺陷型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开始出现发呆、神游、成绩下降等症状。
开学后儿子成了“熊孩子”
“我们的努力都白费了,你看看你,倒退这么厉害,还怎么上五年级?”开学才一周,班主任就来告状了,凯凯妈妈马女士着实气坏了。新学期,凯凯在学校总是调皮捣蛋,写字也歪歪扭扭,这两天数学考试,别人都做完试卷了,只有他还在磨蹭,老师的催促也不听,她只得带着孩子到心理门诊看病。
凯凯低着头,一副犯了大错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疼。方妍彤接诊过多位多动症患儿,她心里很清楚,一个漫长的暑假会让很多原本学习习惯良好的患儿症状反复,像没头苍蝇一样混乱。
凯凯之前就在方妍彤这里治疗了一个学期,算是老熟人了。四年级下学期时,凯凯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在方妍彤眼中,他几乎拥有了多动症患儿的所有典型症状。
“从一年级起,男孩出现作业拖拉、粗心,需要大人督促的情况。因为做得太慢,父母不断催促,男孩就很容易生气和顶嘴,家庭矛盾天天上演。老师常向父母告状,男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发呆,平时和同学常常起冲突,打闹起来不知轻重。”在医生的帮助下,凯凯一家同心协力配合治疗。父母制定了任务计划表和奖惩机制,帮助凯凯学会时间管理,他们还准备了一本《美言录》,每天记录凯凯的努力、进步、优点,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和爱意。全家还共同协商制定了一套《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制定玩手机游戏的规则等。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凯凯的情绪好转,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上学期期末考,他的成绩排名从“中下”提高到“中上”。但随之而来的暑假,再次把凯凯拉回到原地。马女士说,儿子白天吃吃喝喝打游戏,晚上补作业到11点。开学后干脆自我放弃,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
“三年级”是多动症患儿的分水岭
一个自觉性高,进步明显的孩子,怎么会再次“堕落”呢?
“上学期间,无论是学校的课程安排,还是父母辅导都有着结构性,一旦放暑假,就很难有组织、有规律地学习,生活容易混乱。”方妍彤说,暑假期间,马女士夫妇给孩子报了网课,一天上四门课,这对多动症患儿来说,要集中注意力很难,确实无法坚持。加上父母从每天的鼓励回到指责模式,孩子的心理落差大,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容易影响情绪和信心,自我放弃其实是在强烈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另外,孩子没能按医嘱接受药物治疗,容易反复。
开学这一周,杭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的号子天天约满,来就诊的以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为主,就诊原因清一色是学习问题,70%的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
“开学前一两周,学习任务不重,多动症状不一定显现,等到开学第三周,孩子的新鲜感消退,摸透了老师的脾气后就会原形毕露,就诊率也会达到高峰。”方妍彤说,多动症有个“三年级现象”,三年级是一条分水岭,学业难度增大,不少有注意缺陷型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开始出现症状。
多动症表现为多动、冲动、注意力涣散,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男女比例为4:1,男孩主要表现为多动,女孩表现为注意力缺陷,上课思想游离。
方妍彤说,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两个多动症患儿。很多是老师让家长带来看病,这时,孩子的成绩已经很差了。
为什么会得多动症?准妈妈在孕期感染病*、酗酒、抽烟、剖宫产,以及孩子出生时缺氧,遭受外伤等,都会导致大脑控制注意力的区域受损,出现多动症。另外,父母有多动症,孩子的患病概率会大很多。
过半数患儿症状可延续至成年后
多动症如果不经过系统干预,70%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50%症状会持续至成年期。哪些症状可以给父母提个醒,防患于未然呢?
学龄前儿童持续注意力只能维持1到2分钟;中午不睡午觉,不收拾玩具,即使提醒后也不执行;动作不协调,4岁不能单腿立;语言发育慢;不顾危险爬上爬下,和陌生人熟络得太快;对同伴有攻击性;经常意外受伤;话多,喜欢插嘴等。方妍彤提醒,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多动症患儿的身心特点,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才能恰到好处地管教孩子,否则一个暑假、一场旅游、一个不恰当的安排,都容易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
“一旦确诊为多动症,要启动药物治疗为基础、行为矫正、父母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方妍彤提醒,小时候没进行规范治疗,青春期会导致孩子学习困难、交友困难、网络成瘾等一系列并发症。成人期也更容易导致婚姻、事业失败,育儿困难,甚至会出现一些反社会人格。
方妍彤建议,如果学龄前孩子有上述预警信号中所描述的绝大部分症状,家长就要引起警觉,及时入院评估,提前进行注意力训练、感统训练等进行干预。定期随访动态观察孩子的发育轨迹,及时调整干预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