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孩子戒除网瘾?
家长怎样帮孩子摆脱过度的网络依赖?
孩子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不但能缓解压力、陶冶情操,也会对青春期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相反,不健康的兴趣爱好或瘾症则会轻易地毁掉孩子的健康、信心、尊严和前程。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最可依赖的支持者、保护神,当孩子沉溺在不良兴趣或瘾症的泥沼里,最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鼓励,家长不能因为爱之深而责之切。
孩子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依然要相信他们,给予持续的支持、信任、鼓励,给予建议、帮助、保护。有爱就有希望,有努力就有进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儿能改,善莫大焉。
小齐上高中二年级,父母在两年前离婚,之后小齐和父亲共同生活。父亲去年再婚,继母带来一个正上小学的女儿。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很晚,到家吃饭洗澡,简单的说几句就回房睡觉去了。小齐的母亲离开这个城市,去了外地,很少打电话来,只是每月寄几百元抚养费。虽然班里有些同学的父母也离婚了,但小齐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他不愿意在学校被人问起父母的事情,也不想放学回家和继母尴尬相对,有时候看见继母给自己的女儿整理书包辅导功课,小齐就格外难过。
有一次回家,看见父亲和继母一起从浴室出来,觉得好恶心,再也不想和他们说话。小齐在网络上找人聊天,畅所欲言,觉得安全而放松,这里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彼此也不认识,遇到不喜欢的人直接拉黑。聊天累了就玩玩游戏,在游戏中用枪械杀人积分,换取更好的装备,被人打死也可以重新洗牌,总有机会再来。在网络上杀人也不是真的,不过游戏而已,发泄了情绪,也转移了注意力。就这样,小齐开始越来越多的时间流连在网络世界,甚至逃学上网,成绩下滑。父亲发现后多次批评,小齐也知道这样下去考大学无望,但难以自拔。
网络过度依赖和网络成瘾不是一回事。有些家长见孩子上网的时间长,成绩下降就马上非常紧张,采取极端手段控制,结果却并不理想。在家里不让孩子上网,孩子可能逃学去网吧,发有的父母会狠揍一顿来惩罚,但伤好了孩子还要去,没钱上网则可能去抢比自己小的同学。为什么要去?因为在那里能得到满足,能找到不歧视的伙伴,得到宣泄的快乐,能打发无聊的时间,躲避厌恶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是得,不是孩子厌恶父母和老师,而是厌恶那个被他人厌恶的自己,所以找个角落藏起来,这样就能暂时感受不到别人的厌恶。
过度的网络依赖首先占用了大量正常的学习、生活、娱乐、体育锻炼、人际交往、家人沟通等时间,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也会逐渐削弱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与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这对身心发育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健康的。这和那些资深技术宅和专业宅不同,前者是漫无目的饿消耗时间,弥补心灵空虚,打发时间,后者是有现实的目的、步骤、愿望,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利用网络工作而已。
实际上所有对网络过度依赖的孩子都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的,一开始只会开机关机,打字都不会,当然谈不上过度依赖。就算后来学会了非常好玩的游戏,结交了网友,也不会把网络和现实对立起来看待,而是把网络当成现实的补充,仅仅是现实沟通联结的拓展。但是如果在此期间不断遭受现实的打击和排斥,得不到认可,没有归属感,自然心灵的天平就要逐渐向网络倾斜。这时候家长假如再色厉内荏的粗暴干涉,孩子只会毅然站到对立面去,保护自己最后的“精神领地”。
要解决网络过度依赖,需要先分析孩子到底要什么。网络依赖的背后一般都用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伴随着网络依赖的往往还有其他问题,如厌学、自卑、人格偏离、情绪问题,情感障碍、神经症,人际交往问题,家庭问题等等,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症状也相应产生。
所谓“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网瘾如*瘾,通过消耗“多巴胺”,扰乱平衡系统,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
小齐之所以形成网络过度依赖,与其成长环境和家庭变化有密切关系,父爱的淡薄,母爱的缺失,重组家庭的氛围不够融洽,老师也没能对小齐给予更多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