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30个脱贫故事让工业化理念融入乡村脱
TUhjnbcbe - 2023/4/26 20:16:0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

“村里今天情况怎么样?消*液等防护物资还有没有?”从今年大年初五开始,这句话就成为了金川集团公司社会帮扶办副主任李平的口头禅。疫情期间,李平每天都会与帮扶的8个村的队长进行视频,了解村里疫情防控情况。

从年到年连续7个年头,李平都被单位派驻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帮扶,先后担任刘集乡精准扶贫干部,刘集乡肖家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寨子沟乡麻沟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谈起村情,他比村干部还了如指掌;干起农活,他比农民还得心应手……去年8月,回到金川的他因为熟悉帮扶工作,担任起了单位社会帮扶办副主任一职,继续干起“老本行”。

在金川集团,像李平这样的扶贫干部有好几个。年起,金川集团就承担起了临夏州积石山县、定西市安定区、甘南州夏河县、金昌市永昌县以及金川区等地33个贫困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全面脱贫的使命,一共派出了27名干部驻村帮扶。

八年来,金川集团累计投入脱贫攻坚对口帮扶资金2.3亿元,各类产业扶贫项目惠及多户3.48万余人,33个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整村预脱贫率达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金川集团帮扶村村民领取分红金(中为金川集团派驻积石山县寨子沟乡麻沟村第一书记)

在扶贫点,金川集团*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左)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

金川集团扶贫队员查看扶持农业长势情况

因地制宜指定产业*策,提高帮扶村“造血”能力

“要做好帮扶工作,首先得伏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坐到农民炕头,才能融入进去,了解他们的想法,真正帮助他们。”李平告诉记者,在肖家村帮扶的那段日子里,他经常召集村干部商量对策,拜访村里的老人和能人,问计于群众,求策于村民。李平和肖家村“两委”班子一起确定了发展啤特果树种植、牛羊养殖、中草药种植、小黑麦饲草种植产业发展方向。养牛产业如今已经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

在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曹三成的带领下,位于积石山县寨子沟乡的麻沟村成立了中草药产业合作社,还建立起了养殖场。曹三成告诉记者,根据研究后,帮扶小组紧密结合村上实情,将扶贫的重心放到产业培育和人才培训上,打造适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广大村民发展意愿的种养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扶贫模式。

曹三成联系了金川公司帮扶资金、配套财*资金建成了一座存栏量头牛的养殖场,又从金川公司协调万元资金购置了头西门塔尔良种育肥牛,推行合作社劳务承包制、义务出工制、牛犊预购制、饲草配套制、二次分红制的经营模式和*府部门、帮扶单位、保险机构、组织协会、养殖场、建档立卡户“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总结提炼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牛养殖场经营发展理念文化,使合作社在带动农户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经过一年的规范运行,麻沟村户建档立卡户顺利实现了分红,最高达元,最低保障元,户均元,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此外,他还协调金川公司为村上52具有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户每户帮扶元,农户自筹元,购买一头基础母牛,目前98.08%的母牛已产下二胎,63.46%的母牛产下三胎,86%的农户选择将公牛犊出售给合作社,每户每年增收元以上。

为确保养殖场和农户自家养殖所需饲草料的充足供应,他发动村民种植饲草玉米和黑小麦近亩,并协调金川公司按每亩元进行奖补,收割后按每吨元进行收购,较传统种植每亩增收元,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饲草青贮期间,他主动放弃回家机会,吃住在养殖场,严格把控青贮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工作队和广大农户连续奋战近一个月,圆满完成了青贮任务。他还协调县直部门,组织50余人转战临洮与积石山两地,往返00多公里,历时5天4夜,经过10道操作工序,途中经历了大雨的洗礼,将吨*贮饲草安全顺利地转贮至养殖场,而他也累得直不起身来。

针对各地不同的地理情况和产业实际,金川集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制定了不同的产业发展体系。与肖家村和马沟村不同,夏河县博拉乡和吉仓乡草场退化、生态脆弱,并不适宜养育牛羊或种植中草药。在摸清实际情况后,金川集团成功试种优质牧草品种——小黑麦。至年,金川集团出资为两乡种植小黑麦累计达到亩,产草量超过28.5万吨,大大缓解草畜矛盾。年冬,大雪封山,草料被甘南州、夏河县收购用于救助缺草地区的牛羊,当地农牧民形象地称其为“救命草”。甘南州夏河县扶贫办主任浦顺林说,“金川集团出资帮助博拉乡、吉仓乡引种的小黑麦一举成功,开辟了一条实现草畜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对夏河县乃至整个藏区草畜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一定沿着这条道路,把小黑麦产业延续下去。”

金川集团在甘肃永昌扶持建造的现代化羊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致富能力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李平告诉记者,缺技术、缺想法是帮扶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问题。为此,他将肖家村57名孩子送往金川公司培训中心学习焊接、汽车修理技术,取得技能鉴定证。同时协调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在肖家村成立了刘集乡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站,培训贫困群众多名,使贫困户致富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张晓峰曾经是金川集团服务分公司矿山服务部副经理,年,他和两位同事一同进驻宁家村开展帮扶工作。

据张晓峰介绍,宁家村是一个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由于思想观念的原因,一个孩子能从小学连续读到初中、高中、大学的很少,宁家村考上大学的仅有两个人,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就成了永远的“两后生”。多数男孩外出在饭馆“跑堂”,女孩在家里“待嫁”,再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驻村帮扶期间,他和同事们利用入户机会,发放年金昌技师学院招生简章,积极宣传金川集团公司在帮扶地区教育帮扶优惠*策,几天时间里就发放了60多份,不时有家长打电话或者来村委会咨询。

“搭建帮扶爱心桥,引得驻地金凤凰,相信通过我们牵线搭桥,定能圆部分驻地孩子们的求学梦。”张晓峰对记者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里的教育水平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记者了解到,自年12月起,金川集团派遣职工培训中心教师前往对口帮扶县区成立“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上门培训,培训范围由联系村扩大到全乡,由全乡扩大到全县。先后培训劳务人员多人,其中,人通过焊工、钳工以及铲运机、挖掘机驾驶等初、中级技能鉴定考试,人签订用工协议。通过培训帮扶村农民务工收入比例逐年增长,从年的43.2%提高至年的75%以上。

年,安定区李家堡镇双泉村村民刘统乾参加金川技工学校电焊专业学习,后被介绍到上海造船厂务工,月收入元以上。除去吃饭和日常花销,每年给家里拿回5万元钱。据积石山县劳务办负责人测算,参加过劳务技能培训的农户,其劳务收入较培训前普遍提高至元/月不等,培训对农民家庭收入增长贡献率达35%以上。

此外,金川集团还结合帮扶村产业发展需求、村民个人实际,将学习培训延伸至田间地头,每年安排制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计划和预算。年起,仅用于农业技术培训和发放各类农业技术相关图册、书籍、资料和光盘等费用就达多万元,邀请省内外农业专家举办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共计28期,培训农民4多人次。

动员“两后生”入学

李平(右)查看中草药长势

金川集团组织专业人员在扶贫点开展培训活动

改变生活环境,更要改变生活面貌

8年的帮扶工作中,曾经驻扎过的肖家村给李平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去肖家村时看到的景象至今还历历在目:村社道路泥泞不堪,农民群众住房五成是土坯房,没有稳定的产业,群众缺乏劳务技能……

要改变村里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首先要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后,李平第一时间协调金川集团公司投资50万元硬化2公里道路,投资12万元解决两个社群众吃水难问题;多方协调争取资金为肖家村小学新建教学楼,安装远程网络教育系统,为肖家村建设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等,几年时间下来,原本破败不堪的肖家村换了一片新天地。

基础设施改善了,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村里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曹三成告诉记者,两年多的帮扶工作中,他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对每一家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其中,有一家贫困户的情况十分特殊。丈夫马尕胡在语言及听力方面属一级残疾,长期赋闲在家。妻子好吃懒做,很少做农活。两人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第一次到马尕胡家里时,不大的屋子里一片狼藉,难闻的味道让人难以驻足。三个孩子的衣服脏得让人难以想象。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很生气,训话时什么‘烂泥扶不上墙’‘等着*府送温暖,睡着大觉奔小康’的骂词都用上了。”曹三成说道,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有空,他都会到马尕胡家转转,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教他们整理内务,鼓励马尕胡主动干一些农活,督促抓好孩子的学习,并积极协调乡*府、施工队,为他们家新建了3间住房。

曹三成告诉记者,或许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也或许是帮扶干部的教导真正改变了他们,今年疫情过后,马尕胡主动到邻村觅了一份修路的活儿,当他拿来务工奖补的证明时,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现在再走进马尕胡家,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子内虽然简陋点,但也拾掇得井井有条,孩子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的。”曹三成高兴地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年第22期)

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30个脱贫故事让工业化理念融入乡村脱